在抗日战争时期,第74军因下辖第51师、第57师和第58师,被人称为“三五部队”。这支部队在国民党军中以战斗力最强著称,是公认的王牌之师。
在三个师中,第51师是王耀武一手带起来的嫡系部队,第58师则是俞济时的基干力量,这两支部队在第74军组建时就已经在列。相比之下,第57师则是后来才加入的“外来户”,它在武汉会战之后才被编入第74军。与两个嫡系师不同,第57师最初出身于五省联军,看似“杂牌”,因此常被人误解为实力不济。
然而,这种看法其实大错特错。虽然第57师起点不高,但时任师长阮肇昌积极靠拢陈诚,正好赶上国军进行整编。陈诚需要挑选一支非嫡系部队进行换装改编,第57师便被选入第一批调整师,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德械师”。虽然所谓的“德械”装备并非完全德国产,但在当时已属全国顶尖。换装后的第57师装备了4000支新汉阳造步枪、324挺仿制勃朗宁轻机枪、72挺马克沁机枪和24门82毫米迫击炮,这一配置甚至超过了同属第74军的第51师和第58师。
第57师最早投入的是淞沪战役,1938年由施中诚接任师长。施中诚指挥得当,品性端正,他带领第57师在武汉会战田家镇一役中重创日军,虽然部队自身损失惨重,但战果辉煌。此后,第57师正式并入第74军序列,并在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战役中表现不俗,尤其是在上高会战中战绩突出。即使在第74军整体失利的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第57师依旧打出了令人称道的表现,逐渐被视为王耀武倚重的核心力量。
到1943年的常德会战时,第57师展现出了无比顽强的战斗力。面对数量占优的日军,8000余官兵以巨大代价坚守防线,几乎全师伤亡,却狠狠打击了敌军,赢得了“虎贲师”的威名。战后虽然兵力锐减,但第57师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战斗力,并在1945年的湘西会战中再次大放异彩。
在湘西会战中,第57师共击毙日军6010人,战果超过当时另一支王牌——第18军的全军歼敌数。而自身伤亡2065人,达成近1比3的优异战损比,可谓空前。能取得如此战果,除了将士拼死作战,还得益于较好的装备与后勤补给支持。根据统计,第57师在湘西会战中仅七九式轻机枪就打出了77万多发子弹,另有美援布伦轻机枪消耗近4万发,总数超过81万发。这样的火力密度在当时绝对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第57师在作战中不仅依靠顽强防守,还常常主动组织突击队奇袭敌军。突击分队通常由冲锋枪与轻机枪混编,冲上阵地后便以猛烈火力横扫,往往让日军尸横遍野。由于后方补给充足,部队作战时几乎不用吝惜弹药,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士兵的信心与士气。
虽然在常德会战中元气大伤,但第57师凭借强烈的荣誉感和血战经验,迅速恢复元气,甚至比以往更为强悍。在湘西会战中,他们打出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彻底坐实了“虎贲王牌”的名号。
这支部队的经历告诉我们:并非只有嫡系才能成为王牌。凭借顽强的意志、合理的装备和科学的战术,第57师从一个被看轻的“杂牌军”,成长为抗战史上赫赫有名的精锐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