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中央对八大军区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大规模调整,8位司令员进行了对调。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人在一个地方待得太久,容易滋生惰性和习气,适当轮换能保持精力和警惕。比如许世友、陈锡联、杨得志、韩先楚等人,都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十多年,动一动对他们本人和部队都有好处。
军区司令员的调动,与普通干部的调岗完全不同。因为他们不仅掌握军权,还兼任地方的重要职务,如省革委会主任、第一书记等,既管党政又管军队,是地方真正的一把手。这次调整,意味着军权和地方权力的重新分配。
在8位司令员中,许世友任职时间最长。从1952年担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起,一直在南京地区工作,直到1973年,共21年。其次是杨得志和韩先楚,两人自从南京军区学院毕业后,就分别在济南和福州军区工作,长达16年。杨得志虽然1955年就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司令员,但真正到任已是1957年。陈锡联也在沈阳军区一干就是13年。相比之下,李德生、曾思玉、丁盛、皮定均几人的任职时间要短得多。由此可见,这次对调主要针对许、杨、韩、陈四人。上级担心他们在一个地方时间过久,容易形成“一言堂”,而政委也未必能起到足够的制衡作用。
问题是,这些在一个地方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的司令员,被调离熟悉的环境时,内心会怎么想?若不是军令在身,恐怕他们多少还是有些不情愿的。
其中最舍不得离开的,当属许世友。他在南京的“中山陵八号”别墅住了多年,接到调令后不得不搬走。按理说,这座房子会交给新任司令员使用,但许世友提前做了安排。他对副司令员肖永银说:“我走后,这房子本来是招待所的,你就把它还给招待所。如果这样,将来我退休回南京,还有机会再住回来;可要是直接交给新任司令员,那我就没机会回来了。”肖永银心里明白,于是特地为新司令丁盛另找了一处住所,就是曾经司徒雷登住过的小洋楼。
果然,1980年许世友从广州军区司令员岗位退下来后,又回到南京军区,重新住进了中山陵八号。他对别墅进行了改造,把一些花哨的装修拆掉,院子里还修建了猪圈、鱼塘,种上庄稼,把这里变成了一个农家大院。这种质朴的生活,正合他的性格。
由此可见,许世友对南京的感情极为深厚。即便他在广州军区工作了七年,心中对南京的眷恋也丝毫未减。如果不是军令在身,当年他或许根本不愿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