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讲述了杨宝清——一位从广德杨滩五合山区走出的革命战士,历经战争、奋斗,最终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故事。
杨宝清,1931年3月出生于广德县桐汭乡的杨家冲村,家境较好,父亲杨维秀是个知书达理、胸怀宽广的人。杨家冲位于桐河源头,地势较为险峻,村里的杨姓在当地算得上大户。杨宝清家族是明朝进士杨涟的后代。 从小,杨宝清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重视教育,把他送到村里的李振声先生家里读私塾,学习《三字经》和《百家姓》等经典文化。然而,随着日常生活的困顿和土匪的入侵,杨家遭遇了一次洗劫,家里的财物被抢走,杨宝清因此不得不中断学业,开始在家务农。 1947年,随着新四军苏浙皖边区司令部的迁移,杨家冲的局势逐渐稳定。杨宝清看到自己再次有机会读书,于是向父亲请求重新回到学校。于是,他在杨滩中心小学继续学业。由于他曾受过私塾教育,加上自己努力,学校决定让他从五年级下学期直接跳到六年级下学期。 然而,随着中国内战局势的加剧,杨宝清渐渐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打败国民党,建立新中国。1948年,他决定加入新四军游击队,成为一名革命战士。父亲对儿子的决定心情复杂,但最终决定支持杨宝清的选择。 1949年1月16日,杨宝清正式加入新四军游击队,并成为武工队的一员。由于他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在部队中得到了重用,担任了重要的工作,包括管理伙食、采购物资、记录账簿等。入伍仅三个月,他便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4月10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在随后的战争中,杨宝清参加了渡江战役、华东解放战役和抗美援朝战役,屡次立下战功。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期间,杨宝清所在的铁道兵部队肩负起保障运输的重任,确保了物资、粮食、武器等顺利运送到前线。由于出色的表现,他多次获得表彰。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杨宝清的部队返回国内,他参与了多个铁路建设项目,包括修建广西、江西、湖北等地的铁路。他们为国家的交通建设和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9年,杨宝清被调到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几年后,他又转任安徽省财政厅,最终在1991年退休。在晚年,杨宝清对儿女们说,自己这一生最正确的决定就是跟随共产党,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获得了纪念章。 2022年3月6日,杨宝清去世,享年91岁。他的离世,标志着一位为祖国奉献一生的老兵的离去,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历史中。 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杨宝清传奇的一生,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从农村走向革命,从一名普通农民到铁道兵战士的成长过程,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为祖国的发展和统一贡献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