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吕璐,今天我们聊一聊李在明提到朝鲜核导弹能威胁美国的说法。
最近,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的纽约证券交易所韩国招商说明会上,提出了一个震惊的言论。他表示,朝鲜的洲际导弹研发接近完成,距离能够携带核弹头直接打击美国仅差一步,这最后的技术难关是让导弹重返大气层。
李在明在纽交所的讲话本应专注于经济议题,但他却将朝鲜的核威胁问题带进了本该讨论商业合作的场合。并且,在强调了朝鲜核威胁后,他立刻表示,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并推动韩国经济发展,他将尽最大努力减少朝鲜带来的安全风险。这番话似乎是想借助朝鲜的核威胁,向美国展示韩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价值,从而在经济谈判中为韩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不过,李在明的表述有些模糊。他只是简单提到朝鲜“已接近研发完成”,但并未提供任何确凿的情报或技术证明。这让他的言论显得缺乏说服力。此外,朝鲜方面已经公开表示,发展核武器是出于自卫的需要,而李在明将其描绘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威胁,似乎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李在明为何如此急于炒作“朝鲜核威胁”?根本原因可能在于美韩之间的经济谈判已经陷入僵局,而韩国在谈判中的立场逐渐变得越来越被动。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明确要求韩国“以现金支付3500亿美元投资”,并强调这是获得关税减免的前提。然而,韩国的外汇储备仅为4163亿美元,如果按照美方要求支付这笔巨款,几乎会使韩国的外汇储备跌破安全底线。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韩国提出了“贷款担保”的替代方案,但美方拒绝了,因为贷款不计入美国GDP,且担保机制会增加美国的财政风险。由于双方在支付方式上的分歧,原定于9月签署的协议被无限期推迟。
不仅如此,美方还要求,在这3500亿美元投资项目中,90%的利润归美国,韩国只能拿到10%。这一条件让韩国民众和政界感到愤怒。如果韩国接受这一条款,韩国的半导体、汽车等核心产业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韩国希望能够获得至少30%的利润,并根据实际收入调整分成比例,但美国坚持不让步。
此外,9月初,美国移民执法部门突袭了韩国的一家工厂,拘捕了300多名韩国技术工人,理由是他们涉嫌“非法居留”,这再次引发了韩国民众的愤怒。李在明深知,如果不签署协议,韩国输美汽车的关税将恢复至25%,这将导致韩国车企每年损失超过30亿美元。但如果完全接受美方的条件,又可能被批评为“出卖国家利益”,从而引发国内的政治危机。
因此,李在明或许试图通过炒作朝鲜的核威胁来突破美韩谈判的僵局,然而,这样的做法可能并不能有效改善朝鲜半岛的安全局势,反而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破坏韩国的投资环境,最终可能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