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普里戈任因坠机去世已经两年,他在非洲苦心经营的“瓦格纳版图”,如今基本被普京亲手推翻。
根据多家外媒报道,西方情报机构透露,俄罗斯为取代瓦格纳而组建的“非洲军团”在非洲多国频频受挫,被迫缩减驻军,之前积累的利益也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曾被瓦格纳赶走的美法等国趁机重返非洲,与多国政府重新签订军事合作协议。
——【非洲军团是如何败掉瓦格纳的家底的】——
要看普京是不是“断送者”,得先弄清楚瓦格纳在非洲的根基有多深。
瓦格纳不仅仅是雇佣兵,他们把触角伸进了非洲经济的命脉。比如:
- 中非共和国:控制恩达西马最大金矿,每年产出近3亿美元黄金,还拿下约2500平方公里的木材开采权;旗下公司Diamville甚至垄断了四分之一的钻石出口。
- 苏丹:掌握Meroe金矿;
- 马里:控股MarinaGold公司78%的股份。
2018—2021年,仅资源开采一项就进账超过2.5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脉与影响力。约5000名瓦格纳雇佣兵曾在马里、布基纳法索帮助政府打击恐怖势力,不仅和军官建立了兄弟般的关系,还能直接参与部族谈判,这种信任与纽带不是短时间能替代的。
但在2023年普里戈任去世后,普京强行收编瓦格纳,改组为隶属国防部的“非洲军团”,由副防长叶夫库罗夫亲自带队。
问题随之出现:
1. 断了财路 —— 瓦格纳的合作模式是“安保换资源”,但非洲军团要求对方必须现金支付。非洲国家本就缺现金,中非政府直言:“我们只有资源,没有钱。”结果合作积极性骤减。
2. 战斗力下降 —— 瓦格纳老兵被打散或限制在矿区安保,无法再充当主力作战。非洲军团则表现乏力:虽然在2024年11月协助马里收复基达尔城算是亮点,但在布基纳法索完全拉胯,300人护总统都守不住反恐防线,民怨四起。
——【俄军收缩后的非洲选择】——
表面上看,美法是在“捡便宜”,但事实上这是非洲军团自己把机会拱手让人。
要知道2024年时,美法在非洲境况糟糕:
- 尼日尔驱逐了1500名法军;
- 美军结束在当地12年的驻军;
- 乍得废止与法国的防务协议;
- 塞内加尔、科特迪瓦也要求撤走所有外国基地。
当时大家都以为俄罗斯会独占萨赫勒地区,非洲军团还大张旗鼓进驻尼日尔,甚至部署防空系统。可现实很快打脸:瓦格纳虽然掠夺资源,但办事有成效——比如帮马里驱逐反政府武装,稳定中非八成领土;而非洲军团既要现金又缺战斗力,反恐局面反而恶化。
布基纳法索总统特拉奥雷原本对俄罗斯寄予厚望,还在2023年重开了俄使馆,但非洲军团驻扎半年,恐袭次数反而增加两成,最终他也失望透顶。
这时美法重新出场,但换了打法:
- 军事合作更柔和:法国缩减驻科特迪瓦部队,仅留下百余名顾问;美国避免使用“军事基地”字眼,而是以“联合反恐训练”名义行动,并承诺帮乍得建设特种部队。
- 经济牌更精准:美国向马里提供金矿开发技术合作;法国向塞内加尔提供农业贷款。这些举措切中非洲国家“缺钱、缺技术”的痛点。相比之下,俄罗斯死守“现金支付”的模式,完全失去竞争力。
——【普里戈任的预言差在哪】——
说普京“断送”瓦格纳的非洲版图未免有点冤,但他的政策确实加速了崩盘。
普京之所以要组建“非洲军团”,是担心私人武装坐大。2023年瓦格纳兵变让他意识到:瓦格纳既掌握兵权又垄断资源,迟早会威胁中央。因此他要把资源和军力收归国有,以避免“私人赚钱、国家担险”的局面。思路没错,可执行过于急躁:
- 他忽视了非洲国家更重“关系”而非“编制”的现实;
- 他没考虑到瓦格纳战斗力是多年积累,无法一夜复制。
更深层的问题是,瓦格纳的模式本身就有隐患:
- 在中非过度开采金矿,引发不满;
- 在苏丹走私黄金到迪拜,大部分利润进了普里戈任私人腰包,俄罗斯财政几乎没拿到多少。
换句话说,即便没有“非洲军团”,瓦格纳的模式迟早也会出事。普京的问题在于“治病心切却下错药方”,结果把原本还能维持的局面彻底搞垮。
而美法的回流,本质是非洲国家在做选择:不是因为喜欢美法,而是因为俄罗斯的新替代方案太不给力。
——【总结】——
瓦格纳的非洲帝国,本就建立在“资源换安全”的脆弱平衡上。普京急于收编,既失去瓦格纳的高效作战力,又没能延续灵活的合作模式,最终导致局面全面崩盘。而美法则利用“柔性合作 经济援助”重新占据空间。非洲国家并非“亲西方”,他们只是在“二害相权取其轻”。
要说“断送”,普京的确加快了这场瓦解的进程。
要不要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整理成分段小标题 要点总结版,让逻辑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