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聊的职业,可能并不像其他职业那样广为人知,但却因一部电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那就是殡葬师。提到这个职业,许多人可能会不禁想象:面对冰冷的尸体,安静且神秘的工作环境,还有那些让人不寒而栗的画面,伴随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与恐惧感。这些联想常常让人觉得这个职业远离常人的生活,难以接受。
不过,在就业市场中,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有两大因素直接影响着职业的收入水平。一方面是这个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则是职业的风险性。恰巧,殡葬师这个职业完美地结合了这两点:既有高技能的要求,又伴随着较高的职业风险。因此,尽管这个职业的工作环境艰苦,殡葬师的收入水平往往也不低。
有一位95后年轻殡葬师“小孙”,曾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他的职业经历和收入情况。他在一家正规的殡葬公司工作,收入稳定,每月大约有9000元的薪资。虽然这和一些传言中所谓“年入百万”的殡葬师收入相差较远,但对于普通人来说,10万元左右的年收入已经是相当可观了。尤其是在大城市里,9000元的月薪在许多行业也是不错的待遇。
再谈一下工作时间,小孙的工作并不像大多数上班族那样需要每周长时间加班,像是996工作制等,他的工作安排相对轻松,属于“做二休二”的模式,即每工作两天休息两天,算是比较理想的工作时长。
不过,尽管收入可观且工作时间相对宽松,小孙在感情和事业方面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因为殡葬师的工作特殊,很多人难以理解这种职业,也让他在个人生活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然而,尽管如此,小孙从未考虑放弃这份工作,而坚持下来的原因,和他年轻时的学习经历密切相关。
小孙的母校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这所学校是中国唯一一所开设殡葬专业的学校,早在1995年就已成立。它被人们称作“殡葬师的黄埔军校”。小孙也是在这里学习了殡葬相关的专业知识,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殡葬师。更重要的是,影响他坚持这一职业的,是他的导师——郝教授。
最初,小孙选择报考殡葬专业,其实是出于一种逆反心理,主要是想让父母惊讶和不解。刚开始,小孙对这门课程并没有太大兴趣,甚至有些害怕。但一切在他遇到郝教授后发生了变化。郝教授不仅是个专业的殡葬师,还是一个充满责任感和人格魅力的人。
有一次,小孙和老师一起去帮助一对因亲人过世而情绪激动的老人。原来,这位老人的亲属在事故中面部严重受损,而按照传统习俗,必须为死者进行“修容”,将面貌恢复原状。老人由于经济困难,无法支付高昂的修容费用,于是求助到了学校。郝教授出面解决了这个问题,还让小孙作为助手参与其中。
在修容过程中,小孙感到非常不适,几次差点忍不住呕吐,但看到郝教授始终保持冷静,稳稳地完成了工作,他的内心深受触动。当修容完成后,死者的家属激动地跪下感谢,两位老人热泪盈眶。这一幕让小孙深刻意识到,殡葬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责任。
从那以后,小孙被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家属真诚的感激深深打动,坚定了他从事这个职业的决心。尽管殡葬行业依然是许多人避而不谈的职业,但小孙却在不断坚持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使命感。
如今,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对社会各类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曾经默默无闻的职业也渐渐走到了大众的视野中。殡葬师这一职业,虽然特殊且充满挑战,但也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对于那些能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来说,他们不仅是在完成一项工作,更是在为逝者和家属带去温暖和安慰。
通过这些信息的传播,殡葬师这一职业也开始被更多人所认知,并被赋予了新的理解和尊重。在未来,也许更多人会意识到,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