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曾经刮起过一股离奇的“气功热”。那时,一些所谓的“大师”凭借荒诞不经的“特异功能”,不仅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声望,甚至还进入国家级科研机构,成为舆论和公众追捧的焦点。
比如张宝胜,只有初中文化,却凭借“鼻子闻字”的荒唐噱头,被封为“国宝级气功师”;又如严新,他宣称气功不是迷信,而是高科技,甚至能够用意念改变分子结构、阻止美国的核弹发射。这些离奇言论,不仅赢得了不少专家的赞许,连钱学森都曾为其站台。
在那个物质快速发展、精神生活却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渴望精神寄托,于是“气功热”应运而生。时隔三十多年,如今再提气功,大多数人只会当作笑谈,但事实上,一些分支依旧顽强存活,比如“香功”。
在城市公园或乡村空地,不难看到各式各样的气功练习者:有人四脚朝天,说是吸收天地灵气;有人四肢伏地,宣称能沟通日月星辰。相比之下,香功的练习者显得“温和”许多。他们的动作更像广播体操,不夸张也不古怪,目标也很朴实——延年益寿,身体健康。
但他们常常会问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香不香?”——这就是香功最特别的地方。据称,练功到一定程度,练习者会散发香气,甚至身体表面泛出光泽。
香功的创始人是河南洛阳人田瑞生(也有人说是山西昔阳县人)。与其他大师自称“天生神通”不同,田瑞生给自己编造了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身世:他自幼体弱多病,皮肤病尤为严重,后遇到高僧悟空法师,学得一门神功,不仅康复,还被嘱咐要在修炼50年后公开传授造福世人。于是,1988年他正式推出“中国香功”,并成立总部。短短几年,香功便在全国31个省设有上千个辅导站,还扩展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最火热的气功流派之一。
田瑞生能让香功在“气功热”中脱颖而出,靠的主要是两点“聪明”:一是借佛教为香功背书,宣称此功法源自莲花生大士,历经唐玄奘、济公等高僧单传而来。百姓或许怀疑田瑞生本人,但对佛教却更容易信服;二是香功练习方式简单轻松,不用静坐打坐,也无需繁琐仪式,边聊天边练也可见效,这极大降低了门槛。
与此同时,心理暗示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专家认为,练习者因过度暗示,容易产生嗅觉错觉,从而真切地感受到所谓的“香气”。这也是为何许多人坚信香功有效,因为他们“的确闻到了香味”。
在香功发展的鼎盛时期,田瑞生多次举办报告会,宣称自己发功时能显现七彩光环,字画上还会出现紫烟金光。这类场面令信徒们深信不疑。但实际上,报告会更像是一场“销售大会”:入场要买票,现场还不断推销照片、磁带、录像带甚至“开过光”的工艺品。对普通百姓而言,这些动辄几十上百元的物品已经是沉重负担,但他们依旧趋之若鹜。
田瑞生最终并没有逃过命运的嘲讽。1995年,他因肝癌去世。但家属不愿放弃丰厚收入,将其棺木丢弃在窑洞里,对外宣称“大师闭关修炼”,继续以其名义牟利,直到骗局被揭穿。其子田同欣因此获刑,还被查出冒领大量赃款。
然而,即使如此,香功并未彻底消失。2005年,河南媒体还曝光有人非法制作并售卖香功光盘,销量还相当不错。直到今天,类似的“邪功”传单和资料偶尔仍会冒出,足见这类荒诞的东西依旧有人买单。
回顾过去,那一段全民追捧气功的年代,确实是特殊历史环境下的荒唐闹剧。社会的精神空白让人们迫切需要寄托,而气功师们正好借此攫取了不该属于他们的地位与财富。幸而时间最终揭开了迷雾,人们才明白,那段狂热终究只是荒诞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