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对俄罗斯境内目标的成功打击得到了盟国的实际支持。在伦敦举行的“拉姆施泰因会议”上,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宣布,英国将在未来12个月内生产数千架远程无人机,并将其交给乌克兰,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公开支持乌克兰远程打击计划的国家。
与此同时,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斯确认,德国政府将拨款3亿欧元,支持乌克兰无人机工厂的生产。德国还将签订合同扩大生产规模,并允许其他盟国参与购买数千架远程无人机,帮助乌克兰实施深度打击,增强其对俄罗斯的打击能力。
皮斯托里斯还透露,德国已开始向乌克兰交付两套完整的“爱国者”防空系统,首批发射器已交付,并表示,挪威承担了一半费用。柏林方面希望加快与美国的合作,尽早替换“爱国者”系统,以提升乌克兰的防空能力。
尽管有些批评声音认为德国等国没有全力援助乌克兰,甚至未派兵参战,但从客观角度来看,德国等国在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的同时,仍需保障本国的安全利益。尤其是在面对国内右翼势力的压力时,德国政府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实际上,德国已经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支持乌克兰,显然站在乌克兰的一边。
德国等国清楚地认识到,援助乌克兰实际上是在保护自身的安全、保护欧洲乃至整个西方。德国总理梅茨曾公开表示:“克里姆林宫的帝国主义计划不会仅仅止步于乌克兰,他们将从乌克兰开始扩展。”因此,欧洲必须重新评估自身利益,并寻求新的国际伙伴关系,避免沉溺于虚假的历史情感。梅茨还呼吁欧洲调整与美国的关系,因为与美国的关系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和明确,而更多依赖于条件。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批评德国等国未能全力支持乌克兰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到,德国国内的右翼势力多数亲俄、反对支持乌克兰。梅茨的呼吁有其深刻的道理,因为随着局势发展,德国也面临着内外压力,尤其是在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上。
更进一步,公开报道显示,美国政府在特朗普领导下,曾在6月放慢了对乌克兰的武器交付,包括“爱国者”防空系统和其相关弹药。与此同时,俄罗斯加大了对乌克兰的空袭力度,乌克兰的防空系统面临弹药耗尽的风险。
对于欧洲和乌克兰来说,特朗普时代的美国政府已不再是像拜登政府那样可靠的盟友。特朗普与克里姆林宫的关系令欧洲深感忧虑,欧洲更希望美国能够继续坚定支持乌克兰,像拜登政府时期那样,与欧洲和乌克兰站在同一阵线,而不是与俄罗斯公开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