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名将沐英的传奇人生 出身寒微,幸遇贵人
沐英,字文英,濠州定远(今安徽凤阳)人,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他出身贫苦农家,幼年丧父,随母亲四处逃难,不幸母亲也早早离世。8岁时,他被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收为义子,改姓朱,在朱元璋与马皇后(马大脚)的抚养下长大。 从军旅到功勋 成年后的朱英(后恢复沐姓)投身军旅,跟随义父朱元璋南征北战,在对抗元军及各地割据势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洪武元年(1368年),他随军征讨福建军阀陈友定,同年三月,朱元璋命他恢复沐姓。 洪武三年,沐英因战功卓著,被封为镇国将军,并升任大都督府都督佥事,次年又晋升为都督同知,统领全国兵马调度。明朝初建,百废待兴,沐英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行政能力,迅速崭露头角。 平定云南,威震西南 洪武十年至十四年间,沐英多次率军西征、北伐,战功累累。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率30万大军征讨盘踞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梁王巴匝剌瓦尔密。 明军主力进逼云南咽喉要地曲靖,梁王派大将达理麻率10万元军迎战。沐英担任先锋,趁大雾掩护,率精兵奇袭曲靖。面对元军严阵以待的白石江防线,沐英并未贸然强攻,而是采用声东击西之策:一面佯装渡江,吸引敌军注意,一面派精锐从下游潜渡,绕至敌后突袭。元军阵脚大乱,明军趁机渡江猛攻,最终大败元军,生擒达理麻。此战之后,梁王绝望自尽,昆明守军不战而降,云南大部平定。 攻灭大理段氏,平定麓川叛乱 云南平定后,滇西大理仍由段氏土司割据。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与蓝玉率军西进,攻取大理。段氏据守下关,凭借苍山洱海天险负隅顽抗。沐英分兵两路,自己率军攻下关,同时派王弼攻上关,形成夹击之势。蓝玉则率军翻越苍山,居高临下突袭。最终,段氏军队溃败,统治大理400余年的段氏政权覆灭。 此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云南麓川土司思伦法发动叛乱,纠集30万大军,其中还包括一支由战象组成的精锐部队。沐英以300骑兵夜袭敌营,次日再以火铳、弓箭惊扰战象,使其自乱阵脚,最终大破叛军,斩杀3万余人,俘虏万余,缴获战象37头。此战彻底击溃思伦法势力,巩固了明朝在西南的统治。 治滇有方,功垂后世 沐英镇守云南十余年,不仅平定叛乱,还大力发展经济、兴办文教,使云南从“化外之地”逐渐融入中原文明。朱元璋曾称赞他:“自汝在镇,朕无西南之忧。”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病逝于昆明,年仅48岁。朱元璋闻讯悲痛,追封他为黔宁王,谥号“昭靖”,并命其归葬南京,配享太庙。 家族兴盛,幸免于祸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巩固皇权,大肆诛杀功臣,如李善长、蓝玉等均遭灭族。而沐英因远镇云南,远离朝廷权力斗争,得以善终。其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至明朝灭亡,沐氏家族在西南延续200余年,成为明朝最幸运的开国功臣家族之一。(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