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军中将到开国上将:陈明仁的传奇人生
文/苗生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57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其中有一位将军的经历尤为特殊——他曾是国民党军的中将,却在历史转折关头选择起义,成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他就是陈明仁,一位在国共两党都留下深刻印记的传奇将领。
一、起义功臣:从长沙到天坛的抉择
1949年,解放战争的烽火席卷全国。时任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署中将兼第一兵团司令的陈明仁,面临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在老师程潜的影响和中共地下党的策动下,他于8月4日与程潜联名通电起义,促成湖南和平解放。毛泽东专门致电嘉奖,称赞他“大义昭著,薄海欢迎”。
一个月后,陈明仁以起义将领身份赴北京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9月19日,毛泽东特意邀请他和程潜、刘伯承、陈毅等将领同游天坛。在祈年殿前,毛泽东笑着对陈明仁说:“子良将军,来单独合个影吧!”见陈明仁有些局促,急性子的陈毅一把将他推到毛泽东身旁:“主席请你,就别客气了!”
合影后,毛泽东幽默地说:“新政协马上开幕,各方代表都有,就缺蒋介石的嫡系将军。你来了,这下齐全了!”这番话让陈明仁热泪盈眶。当毛泽东问他“从政还是从军”时,他坚定回答:“我想带解放军,这是光荣!”毛泽东当即拍板,将他的部队改编为解放军第21兵团,仍由他担任司令员。
二、惠州之战:从连长到“蒋氏嫡系”
陈明仁的军事生涯始于1924年的惠州之战。当时,国民革命军攻打陈炯明叛军据守的惠州城,战斗异常惨烈。团长刘尧宸牺牲后,部队士气动摇。时任连长的陈明仁怒吼“谁退我枪毙谁”,随即手持手榴弹带头攀城,最终扭转战局。庆功会上,蒋介石下令全军鸣枪致敬,周恩来和苏联顾问鲍罗廷也向他举枪致意。此战让陈明仁一战成名,从连长直升营长。
战后,蒋介石有意将廖仲恺之女许配给他,以拉拢这位新星。但陈明仁断然拒绝:“我不做陈世美!”这番忠义之举反而让蒋介石更加器重他,将其视为嫡系。此后,陈明仁一路晋升,1943年已任国民党第80师师长,授中将军衔。
三、家庭与抉择:起义背后的隐痛
1949年,陈明仁调驻湖南后,蒋介石密令他监视程潜。但他最终选择与程潜共同起义。然而,白崇禧为控制将领,强令家属撤往后方。陈明仁陷入两难:若拒绝,起义计划可能暴露;若顺从,妻儿将成“人质”。最终,他忍痛送走长子一家,独自承担风险。
起义成功后,他的家人被解放军从芷江解救。回首往事,陈明仁常感慨:“能走上光明之路,离不开妻子谢芳如的支持。”这位曾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在他的教导下成长为军中贤内助,与他共历风雨。
结语
从国民党中将到开国上将,陈明仁用行动诠释了“顺应民心”的真谛。他的选择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也为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原载于《党史博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