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资深外交家沙希·塔鲁尔作为国会外交委员会主席,近期多次就中印关系发表深刻见解。这位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在多个场合呼吁,印度需要以更务实的态度处理对华关系,避免不必要的正面冲突。
在经济领域,塔鲁尔特别提醒要警惕中国的经济施压。他在8月22日接受《经济时报》专访时指出,中国正在通过控制关键原材料供应来施加压力。比如限制磁铁和矿产出口,这种看似温和的手段实际上可能对印度制造业造成致命打击。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印度工业所需的关键零部件仍有20%依赖中国进口,这种依赖性可能成为印度的阿喀琉斯之踵。 回顾历史,塔鲁尔经常提及1962年的边境冲突。这场持续一个月的战争给印度留下了深刻教训。当时印度在阿克赛钦和东北边境地区投入两万余兵力,却在中国军队的快速推进下节节败退。最终印度不仅损失数千士兵,更丧失了3800平方公里领土。这场战争暴露出印度在后勤保障、战前准备等方面的严重不足。塔鲁尔强调,虽然如今印度人口已超越中国,但军事实力仍存在明显差距。根据2025年全球军力排名,中国在空军、海军装备等方面遥遥领先,而印度军队还面临高原适应性不足、装备老化等问题。 在8月26日的经济时报世界领袖论坛上,塔鲁尔再次警告要警惕中国对印度的战略取向。他指出,虽然印度借助与美俄的关系提升了国际地位,但这种优势存在不确定性。美国将印度视为制衡中国的棋子,俄罗斯则主要看重军火贸易。而国内的政治腐败问题更令人担忧——2024年大选后,下议院近半数议员面临刑事指控,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国家安全决策的可靠性。 军队内部问题同样严峻。塔鲁尔提到2017年曝光的边防部队伙食丑闻,士兵们只能食用烧焦的面饼和清汤,而军官却中饱私囊。虽然涉事士兵遭到严惩,但根本问题仍未解决。种姓制度导致的军队内部不平等,更削弱了整体战斗力。 在边境问题上,塔鲁尔7月4日在NDTV专栏中分析,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密切合作对印度构成双重压力。他特别指出,中国在拉达克地区采取切香肠战术,印度已失去26个巡逻点的控制权。更严峻的是,中国部署的东风导弹只需几分钟就能覆盖印度重要目标。 尽管印度凭借人口红利和经济增速充满自信,但塔鲁尔在5月12日的NewsX节目中强调,必须正视内部问题。他批评某些国际势力试图将印巴问题简单等同,强调印度需要通过提升综合实力来实现真正的大国地位,而非充当他国棋子。 塔鲁尔的这些言论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一位资深外交家对国家的深切忧虑。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印度确实需要保持清醒认知,既要把握发展机遇,也要正视自身短板。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真正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