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央视新闻报道,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 2025 年三星堆论坛公布七项重大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祭祀坑埋藏年代为商代晚期,首次发布青铜器铸造中独特的“芯骨 — 条形芯撑”技术,为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提供了有力实证。
近年来,该单位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开展三星堆遗址考古多学科研究,在祭祀坑年代、青铜器铸造技术研究,以及青铜器、金器等出土文物保护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
首先,碳 14 测年首次确认 3、4、6、8 号祭祀坑埋藏于公元前 1201 年至公元前 1012 年(商代晚期),1 至 8 号坑属于同期遗存。该结论为遗址年代框架建立提供关键依据。
此外,技术研究发现三星堆青铜器采用以分铸法为核心,融合浑铸、锻造的创新工艺体系。其中独创的 “ 芯骨-条形芯撑 ” 技术成功解决细长弯曲器物的铸造难题,体现古蜀文明的技术本土化特征。
目前,多学科团队已修复三星堆金器 270 余件,重逾 1500 克,三星堆 8 个祭祀坑出土的金器总重量约 2000 克,均为金银合金。三星堆出土玉璋与二里头文化玉器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乔钢介绍,三星堆遗址迄今已进行近 40 次考古发掘,2024 年的发掘工作集中于燕家院子东南部和西北部。东南侧发现一座大型人工土台,上有面积逾 200 平方米的长方形大型建筑基址,内部设多个单间,最大单间超 90 平方米。此外,考古人员初步确认了石器作坊的南侧边界,发现大量三星堆时期陶片、石块,以及石料、石璧、石纺轮等各类玉石器残件。
2025年度“三星堆遗址考古研究与遗产保护”十大专项课题发布
中国新闻网讯9月27日在四川省德阳市开幕的2025三星堆论坛上,2025年度“三星堆遗址考古研究与遗产保护”十大专项课题发布,并面向国内外学者开放申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志岩介绍,该院和三星堆博物馆联合多家科研机构,持续开展三星堆遗址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工作,目前已基本摸清了三星堆城址空间布局,确认了祭祀区、玉石器作坊区等重要功能分区,并在出土青铜器、金器、丝绸、玉石器考古与保护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上述成果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三星堆遗址考古与多学科研究,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三星堆研究中心、三星堆博物馆共同设立2025年度“三星堆遗址考古研究与遗产保护”专项课题,并面向国内外发布。
本次发布的10项专项课题分为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课题,将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申报。其中,重点课题4项,包括“古蜀文明与周边区域文明交流路径研究”“长江上游地区青铜时代文化面貌研究”“三星堆土遗址保护研究”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关联价值研究”。一般课题和青年课题6项,涵盖出土象牙、组合型青铜器、古植被复原、遗址展示体系、数字化保护利用及国际传播策略等方向。
三星堆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范晓华表示,课题发布旨在汇聚国内外多学科力量,从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到价值传播全面推动三星堆遗址的系统性工作,为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做出更大的学术贡献。(采编:徐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