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夏商周这三个朝代存在误解,以为它们只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但事实上,从秦始皇统一六国至今只有2200年,而夏商周三代就延续了1800年之久,几乎占据了中国文明史的一半时间。
另一个常见的误解是认为夏商周三族是先后更替的关系。实际上,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这三个部族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同时存在。在尧舜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时期,商族的首领契和周族的首领后稷都曾协助大禹治水患。正是通过夏、商、周、涂山等部族组成的政治联盟,最终取代了以晋南为中心的唐虞政权,建立了夏朝。
不过,《史记》中关于契辅佐大禹治水的记载可能并非全部真相。商周两族在瓦解唐虞政权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远不止治水这么简单。这一点我们稍后会详细探讨。
值得注意的是,史书中将夏商周三族的起源都追溯到了黄帝世系。大禹被记载为颛顼的后裔,后稷是帝喾嫡系子孙,契则是帝喾的庶子。这种编排显然受到万世一统思想的影响。但从姓氏起源来看,夏朝的姒姓和周朝的姬姓确实都源自上古姬姓,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期。而商朝的子姓则不在黄帝世系的核心圈内。
考古发现为商族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对殷墟等遗址的研究,考古学家确认了商文化的发展脉络:从河北漳河流域的下七垣文化(先商文化),到郑州二里岗的早商文化,再到安阳殷墟的晚商文化。下七垣文化融合了河北、山西、山东三地的文化特征,其中陶鬲等典型器物显示出与山西晋中文化的密切联系。
分子人类学研究也证实,殷墟居民包含古中原型和古东北型两种体质特征,但都属于东亚人种,彻底否定了商朝是白人建立的谬论。
关于商族东迁的原因,可能与夏朝的建立过程有关。考古发现显示,晋南的陶寺遗址在晚期曾遭到毁灭性破坏,入侵者很可能就是商族的前身。这次军事行动为夏后氏入主晋南扫清了障碍,也印证了夏商两族曾结盟对抗唐虞政权的历史。
商族自称玄鸟后裔的传说,可能源于其与山东鸟图腾部族的融合。正如《商颂》所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个神秘的玄鸟或许就是商族对自身多元起源的一种神话表达。
这段跨越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文明的起源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多元。夏商周三族既相互交织又各具特色,共同谱写了华夏文明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