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俄立场大反转:从24小时停战到击落俄机的三大原因
文|石江月 《亚太日报》评论员、资深军事评论员
北约应该击落入侵领空的俄罗斯军机、乌克兰不仅能收复失地,还能拿下更多领土——这些火药味十足的言论,竟出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之口。在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这位曾誓言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的总统,突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让国际社会大跌眼镜。
一、从和平使者到战争推手的戏剧性转变
9月23日纽约联合国总部上演了极具戏剧性的一幕。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特朗普会晤时,面对记者北约是否该击落俄机的尖锐提问,特朗普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完全同意。随后他在社交媒体上进一步加码,声称在欧盟支持下,乌克兰军队完全有能力发起反攻,不仅收复克里米亚等被占领土,甚至可能获得更多。
彭博社披露的特朗普内部讲话更令人震惊:普京政权正面临严重经济危机,现在正是乌克兰行动的最佳时机。美国将持续为北约输送武器,由他们自主决定使用方式。这与半年前那个信誓旦旦要促成俄乌和谈的特朗普判若两人。
二、战略转向背后的三重算计
1. 崩溃疗法:调解失败后的极端选择
特朗普的转变绝非临时起意。2025年重返白宫后,他自信能凭借与普京的特殊交情化解危机,甚至夸口一周内结束战争。但现实给了他沉重打击。在伦敦与英国首相斯塔默的联合记者会上,特朗普罕见承认:最令我失望的就是俄乌局势。原以为靠我和普京的交情能轻松解决,可惜这层关系毫无价值。
阿拉斯加特普会后,谈判陷入僵局。面对普京在领土问题上的寸步不让,恼羞成怒的特朗普终于撕下调解人面具,转而采用先破后立的极端策略——通过制造更大危机,迫使各方重新承认美国的主导地位。
2. 欧洲买单的代理人战争
特朗普政府正在玩一场危险的责任转移游戏。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直言:我们负责提供武器,但北约成员国必须支付账单。这种美国出枪、欧洲出钱的模式,在联合国演讲中展现得更加赤裸。他严厉批评欧洲国家一边购买俄油气,一边对抗俄罗斯的虚伪行为,实则是为让欧洲承担更多战争成本。
近期波兰、爱沙尼亚等国报告的俄军机入侵事件,恰好为特朗普提供了绝佳借口。在他的鼓动下,德国已承诺10亿欧元军援,荷兰提供两套爱国者系统,芬兰也表示全力支持。一旦北约真的击落俄军战机,欧洲将彻底沦为美国对抗俄罗斯的前线阵地。
3. 军火商的狂欢盛宴
深谙生意经的特朗普,将战争变成了利润丰厚的商业项目。他精心设计的军援新模式简单粗暴:美国军工企业生产武器,欧洲盟友全额买单。今年7月,他在椭圆形办公室向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布这项计划时,特别强调爱国者导弹系统将由美国提供,但北约必须支付全部费用。
市场反应立竿见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股价当日暴涨8%。分析师预测,未来三年美国军火商将收获超100亿美元的北约订单。这种战争经济学的本质,就是通过延长冲突为美国创造持续收益,而让欧洲承担所有代价。
三、危险游戏的多米诺效应
特朗普的战争边缘政策正在引发连锁反应。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发出严厉警告:任何击落俄军机的行为都意味着与俄开战。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这场危险的博弈中,真正的赢家可能是那些远离战场的美国军火巨头,而欧洲国家则在支付巨额保护费的同时,一步步陷入难以脱身的地缘政治泥潭。
这场战略豪赌的最终结局尚难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战争成为生意,和平就变成了最不值钱的商品。特朗普政府一边高喊支持乌克兰收复领土,一边暗中计算着每枚导弹能带来多少利润的做派,正在将世界推向更危险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