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维度:李嗣涔教授与人体潜能的跨界研究
在中国台湾,有一位名叫李嗣涔的大学教授,他的人生轨迹颇为独特。前半生,他专注于半导体研究,是理工科领域的佼佼者。然而,一次偶然的契机让他转向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人体潜能与灵界探索。他的研究视角独特,甚至与当代物理学中的“多维时空假说”不谋而合。
多维宇宙与灵界的猜想
李嗣涔教授认为,宇宙可能由八个维度构成。人类生活在三维空间,加上时间维度,构成了我们熟悉的“物质世界”。而剩下的四个维度,或许就是另一个神秘的存在——“灵界”或“空无的世界”。
有趣的是,现代科学也发现,人的情绪会影响周围的能量场。积极乐观的人,能量场会增强;消极怠慢的人,能量场则会减弱。这种现象在科学上被称为“生物光子学”,似乎印证了佛学中“空无”的概念——它并非虚无,而是一种尚未被完全认知的物质形式。科学家们将这种神秘的能量场称为“以太”,认为它是连接世界的独特介质。
那么,在现实世界中,是否存在某些人能够与“灵界”建立联系呢?这正是李嗣涔教授研究的核心方向。
与“写作天才”倪匡的奇妙对话
2018年,李嗣涔教授退休后,拜访了著名作家倪匡。倪匡17岁开始写作,一生创作无数,尤其以科幻小说《卫斯理》系列闻名,被誉为“东方科幻的开山鼻祖”。
在交谈中,倪匡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历:他的大脑仿佛在“播放电影”,故事情节会自动浮现,他只需将画面转化为文字即可。最快时,他一天就能完成一本《卫斯理》小说的连载。这种创作速度远超常人,普通人一天写一万字已属不易,而倪匡却能轻松完成整本书的创作。
李嗣涔教授认为,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倪匡无疑是天才;但从“异象”的角度看,或许他的大脑连接了另一个时空,能够接收来自“灵界”的信息,并将其带入我们的三维世界。
从半导体专家到“灵界”探索者
李嗣涔教授早年毕业于台大电机系,后赴斯坦福大学深造,回国后长期从事半导体研究。然而,退休后他的研究方向发生了巨大转变——他开始探索“人体潜在功能”,试图寻找“灵界”的入口。
起初,他的研究并未取得突破,但他发现了一些具有特殊潜质的孩子。通过实验和训练,他发现这些孩子具备“手指识字”的能力——即使蒙上眼睛,他们也能通过触摸感知文字,并在脑海中呈现。
然而,这一发现并未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可,甚至被质疑为“骗局”。为了验证真伪,1999年8月26日,物理学会的专家和心理学家带着100份密封样本,对李嗣涔的实验进行测试。结果,参与实验的孩子和一名女生大多能准确识别文字,让在场专家不得不承认,这项实验并非简单的骗局。
“佛”字引发的灵界突破
实验过程中,一位物理学家临时写下一个“佛”字,揉成纸团交给测试者。令人惊讶的是,女生并未直接读出文字,而是描述“看到一个人影发光,对她微笑”。打开纸团后,李嗣涔教授发现上面写的是“佛”字。
随后的600次实验中,李嗣涔发现,只有当测试内容与“佛”相关时,受试者才会看到异象——有人看到光,有人听到笑声,甚至有人看到菩萨的形象。更神奇的是,若将“佛”字稍作改动,异象便会消失。
这一发现让李嗣涔教授提出大胆猜想:灵界可能类似于网络世界,而“佛”或“圣号”则是连接其中的“网址”,只有正确“输入”才能访问。
科学解释:松果体的神秘作用
那么,这些现象是否有科学依据?科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中的“松果体”可能扮演关键角色。17世纪,数学家笛卡尔发现,松果体具有类似眼睛的结构,能对光线作出反应,被称为“第三只眼”。
或许,“手指识字”的能力正是松果体与手指之间建立了某种特殊联系。然而,这种能力并不稳定,随着年龄增长,受试者的能力往往会消失。
目前,李嗣涔教授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能完全证实“灵界”的存在。但或许在未来,随着科学和人类认知的进步,我们终将揭开更高维度世界的奥秘。
你认为另一个时空是否存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