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名伤员的绝地反击:一场出人意料的战场逆转
1946年8月,解放战争正激烈进行。我军一支英雄部队——中原军区359旅,在完成艰险的中原突围后,抵达陕西南部的华阳地区。按照上级指示,他们需迅速突破陇海铁路和渭河防线,向延安进发。然而,敌人已调集9个师的兵力紧追不舍,企图在川陕公路以东将359旅彻底围歼。
面对严峻形势,指挥员王震果断下令部队加速行军,趁敌人尚未形成合围前突围。8月20日,359旅主力抓住战机,从敌军防线的薄弱地带成功冲出包围圈。然而,担任后卫任务的第718团2营却因连续行军两天一夜,战士们疲惫不堪,逐渐与大部队拉开距离。
8月21日凌晨1时许,2营抵达五里庙一带。夜色深沉,四周是两座山峰夹峙的山谷,谷中玉米地茂密,溪水潺潺。连日奔波的战士们早已精疲力竭,凉风拂面,水声轻响,竟像催眠曲一般,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纷纷在玉米地旁坐下或躺倒,很快沉沉睡去。营长唐纯铎虽知情况紧急,但见战士们体力透支,便未强行催促,默许他们稍作休整。
不知过了多久,唐纯铎猛然惊醒,发现东方已泛起微光,急忙大喊:“天快亮了,快起来赶路!”战士们闻声迅速起身,继续前进。然而,就在此时,敌军第183师268团已悄然逼近,发现2营行踪后,立即抢占附近山坡设下埋伏,并通知友军第135师火速增援。
2营刚行至山坡前,敌人突然开火,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唐纯铎临危不乱,迅速指挥部队撤至附近高地,组织反击。然而,敌众我寡,且敌军占据有利地形,火力凶猛,2营伤亡不断增加。更危急的是,敌135师正急速赶来,一旦两股敌军合围,2营将陷入绝境!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战场形势竟戏剧性逆转——敌后侧突然响起枪声!起初,2营战士以为敌军增援已至,心中顿感绝望。然而,敌人同样惊慌失措,一时无法判断枪声来源。很快,敌后方的枪声愈发密集,手榴弹爆炸声接连不断,敌军阵脚大乱,惨叫声此起彼伏。
原来,这支援军竟是6名掉队的伤员!他们因疟疾或脚伤行动缓慢,逐渐落后于大部队。当听到前方枪声时,以战士葛庆增为首的6人毫不犹豫地扔掉拐杖,决定参战。葛庆增冷静分析:6人正面冲锋无济于事,不如绕至敌后突袭,打乱敌军部署。
于是,他们强忍伤痛,悄然迂回至敌后,突然开火。葛庆增更是一举炸毁敌军一挺重机枪,极大削弱了敌方火力。唐纯铎抓住战机,率全营发起冲锋。敌军腹背受敌,误以为陷入我军包围,顿时军心大乱,仓皇溃逃。当敌135师赶到时,2营早已突破封锁,成功与大部队会合。
战后,唐纯铎和战士们才得知,扭转战局的竟是这6名伤员。众人无不赞叹他们英勇果敢,战术巧妙,堪称战场上的“雷霆救兵”。这场战斗虽规模不大,却因6名伤员的机智与无畏,成为解放战争中的一段传奇。
(参考资料:《解放战争全纪录》《三五九旅南下北返纪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