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高地:一位炊事班战士的传奇阻击战】
在冷兵器时代,以一当十常被用来赞美猛将的骁勇,但谁都明白这不过是夸张的修辞。即便最勇猛的将军,终究也是血肉之躯。然而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硝烟中,43军128师383团7连的副班长黄吴荣,却用一场惊心动魄的阻击战,将这个传说变成了现实。
2月27日,越南谅山省禄平县的612高地上,阴云低垂。这个形似圆环的山头扼守着通往中国爱店地区的要道,三米宽的公路在山脚下蜿蜒而过。7连官兵正奉命在此阻击追兵,为全团撤退争取时间。连长带着主力防守正面,指导员则率领炊事班驻守背坡——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次要的阵地即将诞生战场奇迹。
第一波进攻在寂静中爆发。越军借着丛林掩护悄然逼近,阵地上骤然响起爆豆般的枪声。子弹掀起的土雾中,十几名越军栽倒在斜坡上,伤员的呻吟声被新一轮的枪炮淹没。敌军指挥官很快组织起更猛烈的进攻,上百名越军嚎叫着向上冲锋,却被居高临下的火力网死死压制。我军机枪手老李在连续射击时,突然被飞来的手榴弹掀翻,弹片在他胸前炸开血花。卫生员小张跪在血泊中抢救,止血棉很快被浸透成暗红色。
就在正面战场激战正酣时,炊事班驻守的后山突然枪声大作。接到增援命令的3排长带着黄吴荣和机枪手穿越火线时,一发炮弹在他们身边炸开。弥留之际,排长用染血的手指拽住黄吴荣的衣角:快...去打仗!这个参加过多次战斗的广东老兵强忍悲痛,抓起战友的武器冲向炊事班阵地。
接下来的战斗堪称单兵战术的教科书。黄吴荣先是潜伏到敌军侧翼,用精准的点射撂倒六名越军;当敌人再次冲锋时,他表演了令人窒息的延时投弹——手榴弹在掌心停留三秒后凌空爆炸,弹片如雨点般倾泻在敌群中。炊事班的战士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浑身硝烟的老兵,他胸前挂满手榴弹的身影,在夕阳下如同战神。
夜幕降临前,7连主力开始撤离。被包围的炊事班拒绝了越军的劝降,黄吴荣主动请缨断后。这个身高不足一米七的战士展现出惊人的战场智慧:他先用机枪点射压制,又设下诡雷阵——当十几个越军猫腰摸进空无一人的战壕时,串联的手榴弹突然将整片土地掀上天空。借着爆炸的掩护,浑身是血的黄吴荣穿越十几公里丛林,最终踉跄着回到部队。
战后清点,612高地阻击战共歼敌70余人,其中黄吴荣单独击毙40多名越军。军医从他身上取出三块弹片,缝合二十多处伤口,染血的军装硬得能立在地上。许世友将军探望时,这位铁血司令罕见地红了眼眶。病床上的黄吴荣试图敬礼,绷带却渗出了新鲜血迹——这个瞬间,凝固成中国军魂最生动的注脚。
这场战斗揭示了一个永恒真理:决定战争胜负的从来不是冰冷的武器参数,而是滚烫的英雄热血。就像612高地上那些延时爆炸的手榴弹,中国军人永远在等待最恰当的时机,给予敌人最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