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块大洋智擒敌将:记解放广西战役中的博白奇袭战
1949年深秋,解放战争的烽火已燃至华南大地。在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创造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经典战例,其中在广西围歼国民党张淦兵团的战斗尤为精彩。
宝战役后的桂系困局
当年10月,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集团在湖南衡宝战役中遭遇重创,被迫退守广西。作为桂系军阀首领,白崇禧在广西经营多年,这里不仅是他的大本营,更是他最后的战略依托。他计划在此重整旗鼓,企图以广西为基地与解放军决一死战——胜则可控制广西、贵州、云南三省,败则退守海南岛保存实力。
桂系军队在之前的战役中与解放军正面交锋较少,因此保存了相对完整的军事实力。凭借在广西二十余年的统治根基,加之面临生死存亡的绝境,桂系军队的抵抗异常顽强。正因如此,解放广西之战成为大陆上歼灭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最后一场硬仗。
张淦兵团的关键作用
退回广西后,白崇禧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其中张淦率领的第三兵团占据着至关重要的战略位置。张淦是土生土长的广西桂林人,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堂,长期效力于桂系军队,深得白崇禧信任。
第三兵团驻守在廉江和陆川一带,这里是连接广西与海南岛的战略通道。若能守住此地,白崇禧的大军就有退路可走;一旦失守,二十万大军将陷入解放军的包围圈。正因如此,张淦兵团成为解放军必须拔除的钉子。
神兵天降博白城
担负这一重任的是四野第43军128师382团。这支劲旅在解放广州后不久,就接到紧急命令:立即开赴两广边境,参与围歼白崇禧部的作战。
382团抵达广西苏立圩休整时,一个意外情报改变了战局。一位从博白城逃出的中学教师报告: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第三兵团司令官张淦中将,已于前一日下午抵达博白县城。这一情报随后被俘虏的口供证实——张淦仅带了兵团部、一个特务营、一个炮兵营及几个连,总兵力约2000人。
战机稍纵即逝!382团指挥员当机立断:轻装奔袭博白,活捉张淦!战士们必须在没有机械化装备的情况下,用双腿跑赢敌人的汽车轮子。
精心部署的闪电行动
尽管时间紧迫,指挥员们仍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 三营七连担任前卫,由营长亲自率领,团部紧随其后
- 二营负责迂回包抄,占领城东高地
- 一营阻击可能增援之敌
- 警卫连作为预备队
为加快行军速度,各营副教导员带领后勤人员运送物资,全团如离弦之箭般向博白疾驰。
二十公里的生死竞速
战士们斗志昂扬,行军队伍从一路纵队逐渐扩展为四路、八路纵队,最后几乎成了羊群式的小跑前进。尽管心急如焚,但官兵们始终互帮互助:体力好的帮体力弱的,装备轻的帮装备重的。有人脚上磨出血泡,有人扭伤脚踝,但所有人都咬牙坚持,没有一人掉队。
经过两小时急行军,前卫部队如尖刀般直插博白县城。此时已是深夜,整个县城沉浸在睡梦中,敌人做梦也想不到解放军会如神兵天降。
五块大洋的妙计
当尖兵班接近县城北门时,驻守的国民党炮兵营哨兵误以为是自己人,大声质问:你们退到这里来干什么?战士们按计划谎称是十一兵团派来协助张淦的,顺利骗过哨兵进入城内。
入城后,七连副连长卢福山灵机一动:县城陌生,如何快速找到张淦?他高声询问敌军士兵:弟兄们快告诉我,张司令官在哪?见无人应答,他抛出诱饵:谁带路,赏五块大洋!这一招立竿见影,几个国民党士兵争相带路。卢福山挑选了一个自称最熟悉情况的小个子士兵,并承诺赏钱大家平分,就这样仅用五块大洋就找到了向导。
图书馆内的激战
在带路下,战士们迅速逼近张淦设在县图书馆的司令部。面对哨兵盘问,卢福山镇定回答:十一兵团团部通信兵,有急事报告张司令官。就在哨兵准备通报时,警觉的国民党士兵发现异常,高喊解放军进城了。
兵团作战处长闻声而出,呵斥士兵不要大惊小怪,话音未落就被战士们制服。与此同时,其他战士迅速控制了司令部大部分官兵。图书馆内的敌军关闭大门负隅顽抗,激烈的枪战持续了一个小时。
床底擒敌酋
面对敌军顽强抵抗,团长下令调来火箭筒,四发炮弹轰开大门。趁烟雾弥漫,战士们冲入大楼,俘虏了300多名敌军官兵及家属,包括张淦的女婿和侄儿,却不见张淦本人。
细心的卢福山在搜查中发现一张床下露出两只皮鞋,一把将躲在下面的张淦拖了出来。这位桂系大将吓得浑身发抖,不顾没戴军帽就向解放军首长敬礼求饶,甚至搬出与周恩来的旧交情请求宽恕。
兵不血刃的胜利
解放军严格执行优待俘虏政策,为张淦包扎伤口,安排休息。当见到被安全送来的女儿时,张淦深受感动,让女儿向解放军磕头致谢。他由衷赞叹:没有估计到贵军挺进这样快。
张淦随后主动配合,将桂系军队部署和盘托出,并发电报命令所属各军向解放军投降。这一举措极大瓦解了敌军斗志,加速了广西解放进程。
战果与意义
382团此战历时30余天,转战数千里,进行大小战斗十余次,最终活捉敌中将司令官张淦,歼敌8000余人,彻底粉碎了白崇禧退守海南岛的企图。这场精彩的奔袭战,不仅展现了解放军指战员的英勇机智,更以极小代价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为解放广西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