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红旗招展,人声鼎沸。这一天,新中国宣告成立的历史性时刻终于到来。在万众瞩目下,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随后举行了盛大的开国阅兵式。然而,在这辉煌时刻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惊险故事。
早在平津战役结束前,党中央就开始了新中国的筹备工作。随着解放军势如破竹的胜利,国民党政权节节败退。蒋介石虽然已经失去大陆控制权,却仍不甘心失败。特别是得知中共准备举行开国大典的消息后,他更是恼羞成怒,决心要破坏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庆典。
当时国民党虽然陆军主力尽失,但仍掌握着一定的空军优势。蒋介石将希望寄托在空军司令周至柔身上。这位毕业于保定军校的将领,曾赴欧美考察空军建设,是国民党空军的奠基人。在他的经营下,国民党空军拥有美制B-24轰炸机等先进装备,而解放军当时连阅兵用的飞机都要反复绕飞充数。
5月的一次成功空袭让蒋介石信心倍增。当时国民党空军突袭北京南苑机场,摧毁了数架解放军飞机。这次得手后,蒋介石立即着手策划更大规模的行动。他命令潜伏在北京的特务搜集情报,同时与周至柔制定了周密的空袭计划。
这个计划可谓煞费苦心。考虑到北京距离遥远,他们计划借道南朝鲜的机场作为中转站,再经舟山群岛起飞。这样既能解决航程问题,又能隐蔽行动意图。蒋介石甚至亲自与南朝鲜方面进行秘密协商。
然而,我党情报部门早已察觉异常。负责安保工作的聂荣臻元帅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将典礼时间从上午10点秘密改为下午3点;在周边部署了大量高射炮部队;受阅飞机全部挂载实弹待命。同时,公安部门展开大规模清剿特务行动,成功抓获了多名国民党间谍。
就在行动前夕,蒋介石接连遭遇挫折:先是空袭计划意外泄露,接着南朝鲜突然拒绝提供机场支持。面对重重阻碍,这位曾经的委员长最终在10月1日当天,无奈地向周至柔下达了任务取消的命令。
下午3点,开国大典如期举行。当毛泽东按下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远在广州的蒋介石只能通过收音机收听实况转播。三个月后,这位败军之将黯然退守台湾,而新中国则开启了崭新的历史征程。
这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告诉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不仅是一个欢庆的时刻,更是一场与反动势力惊险博弈的胜利。正是革命先辈们的智慧和勇气,才确保了这个伟大时刻的顺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