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版:
在中国历史上,刘伯温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与诸葛亮齐名,民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而在明初,还有一位传奇军师同样功勋卓著,他辅佐明成祖朱棣开创了永乐盛世,这位被后世称为黑衣宰相的奇人,就是姚广孝。
一、从医家子弟到帝王谋士的传奇人生
姚广孝出生于苏州(古称长洲)的一个行医世家。元至正八年(1348年),年仅14岁的他选择剃度出家,法号道衍。在寺庙修行期间,他跟随高僧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展现出过人的天赋。明朝建立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下诏选拔通晓儒学的僧人,姚广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应召入京,虽未获官职,但得到御赐僧衣的殊荣。
二、一顶白帽子引发的帝王之路
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去世,朱元璋命诸藩王入京守孝。燕王朱棣在守孝期间遭到方孝孺等人的刁难,正是道衍和尚挺身相助。一次密谈中,道衍对朱棣说:贫僧要送殿下一顶白帽子。聪慧的朱棣立即会意——王字加白正是皇字。道衍还赠予朱棣九字真言:固根基,揽人才,建奇功,建议他巩固北方根基,广纳贤才,为日后大业做准备。
三十二年(1399年),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立即推行削藩政策,先后废黜五位藩王。面对危机,姚广孝力劝朱棣起兵。当朱棣担忧民心向背时,姚广孝坚定地说:臣只知天道,不问民心。他还推荐相士袁珙等人,最终促使朱棣下定决心。为掩人耳目,燕王府以饲养鸡鸭为掩护,在后苑秘密练兵造械。
三、靖难之役与治国辅政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燕王府护卫告发朱棣谋反,朝廷下令捉拿燕王家眷。在都指挥使张信的密报下,朱棣终于起兵靖难。他仅率八百勇士就控制了北平九门,但在攻打济南时损兵折将,连大将张玉也战死沙场。关键时刻,姚广孝建议改变战略,直取南京。果然,由于朝廷主力都在北方围剿,燕军势如破竹攻入南京,建文帝在战火中下落不明。
四、功成身退的黑衣宰相
朱棣登基后,姚广孝虽立下不世之功,却始终保持僧人本色。永乐二年(1404年),他被任命为太子少师,但坚决拒绝还俗。明成祖赐予的府邸、美女一概不受,平日仍居寺庙,上朝穿官服,退朝即换僧衣。在苏州、湖州赈灾时,他将所得赏赐全部分给灾民。
五、旷世巨著《永乐大典》的幕后功臣
永乐初年,朱棣命解缙编纂类书,但成书后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年),姚广孝接手编纂工作,历时四年终于完成这部包罗万象的《永乐大典》。全书辑录古籍七八千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六、最后的请求与帝王之哀
永乐十六年(1418年),姚广孝病重,朱棣多次亲往探视。临终前,姚广孝只为在押的溥洽求情。朱棣立即释放溥洽,姚广孝叩首谢恩后安然离世。这位勤政著称的帝王竟破例停朝两日以示哀悼,足见姚广孝在他心中的分量。一代奇僧谋士的传奇人生,就此画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