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有人站出来指责彭总,说他在井冈山上,故意针对王佐和袁文才,才导致两人被错杀,他应该对此事负责。
对于这番言论,毛主席并未为彭总说话,而彭总也罕见地保持了沉默,一切都显得很神秘。
眼见与会众人并未主动站出来替彭老总作解释,一些暗藏祸心之人,便利用 “袁、王事件”来做文章,并迅速对当事人彭总进行了错误的批判,变相达成了他们排除异己的险恶目的。
那为什么一向耿直的彭老总,却在“袁、王事件”面前一言不发,1930年的井冈山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毛主席又为何久久不能释怀呢?
1928年,秋收起义失败,毛主席带领部队向井冈山方向撤退。
当时他们的处境十分不妙,国民党围追堵截的同时,起义军上下人心涣散,就连不少领头人,都想着逃跑和放弃。
就在整支队伍面临生死存亡之时,在井冈山占山为王的王佐和袁文才,大度的接受了毛主席和起义部队,给了他们落脚之地,这才有了后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红军。
1965年,时隔38年后,毛主席重回井冈山,曾感慨的对人说:“没有王佐和袁文才同志,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可见两人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
后来,在毛主席的开导和帮助下,王佐和袁文才同意加入红军,他们的队伍被改编成红一军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
既然王佐和袁文才是毛主席的救命恩人,又加入了红军,为何会被错杀呢?这还要从一封来自共产国际的电报说起。
1929年初,面对国民党的疯狂围剿,毛主席决定采取以攻代守的战略,由他和朱老总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彭总则指挥指挥红五军主力留守井冈山。
原本一切进展的很顺利,但苏联方面传来的一封电报,让毛主席感觉到了不对劲儿。
当时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会上给中国共产党下达了一道命令:
对于和土匪武装联合的部队,要在合并队伍后,除掉那些反革命首领,收编其队伍,不能让红军队伍被土匪领袖窃取高位。
这不就是为了针对王佐和袁文才二人嘛。
在出发赣南途中,随行的袁文才“碰巧看到”了上面提到的那封电报,在未惊动其他人的情况下,袁文才私下带着几个亲近之人,返回了井冈山。
不久后,苏区就传出来王佐、袁文才叛变革命的消息,勾结了国民党的罗克韶等人,想要对井冈山不利。
负责留守的彭老总得知后,并未全信,一再强调要查清楚消息的准确性,绝对不能冤枉无辜的同志。
不过当时的湘赣特委书记朱昌楷,并未听从彭老总的命令,在未确定消息来源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地将袁、王二人视为“叛徒”,对方手下数百人的势力,可以说严重影响了根据地的安危。情急之下,一次酒席过后,将王佐、袁文才二人秘密处决。
对于这次悲剧的发生,远在赣南的毛主席也很是沉痛,给彭老总去电直呼“杀错了哟”。
其实毛主席心里清楚,彭老总并不是导致袁、王二人,被秘密处决的“凶手”,错不在他。只是因为当时苏区的谣言,严重动摇了留守红军的军心,才不得不用雷霆手段保留革命火种。
王佐,袁文才之死,毛主席一直无法释怀,除了两人是被错杀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两人主动参加革命,接受我党的改编,结果却含冤惨死,影响非常恶劣。
从那之后,直到红军长征到陕北这一时期,红军在没有收编过任何土匪武装和地方武装。就和当年第一次反围剿,杀死被俘的国民党师长张辉赞之后,国民党军队的军官苦战不降是一个道理。
因此毛主席才会对此事耿耿于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对袁文才和王佐进行了平反昭雪,恢复了他们的名誉,并追认为革命烈士。这是对两位英雄的最好告慰,也是对那段历史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