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史上最大规模逃税案曝光!中国集装箱成焦点
9月15日,欧洲检察官办公室(EPPO)发布的一则公告,让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该港口一次性查扣了1945个来自中国的集装箱,加上今年6月在同一港口扣押的500个集装箱,这批货物总量达到惊人的2445箱,创下欧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集装箱查扣纪录。
初步估算,这批货物的实际价值超过2.5亿欧元,而由于涉嫌逃税和增值税欺诈,欧盟可能损失的关税和增值税金额高达7亿欧元。
“Calypso行动”揭开灰色贸易链
此次查扣行动代号为“Calypso行动”,实际上是6月突袭的延续。当时,欧盟警方在比雷埃夫斯港扣押了近500个集装箱,涉及电动自行车、纺织品等商品,并逮捕了10名涉案人员,其中包括两名希腊海关官员。而此次追加查扣的1945个集装箱,彻底暴露了中欧贸易链中长期存在的灰色操作。
早有预警,但多数人未警觉
其实,跨境贸易圈内早有风声。从今年4月开始,就有卖家反映货物在希腊港口滞留超过一个月,清关无进展。当时流传的原因五花八门:货代与海关官员勾结、港口罢工、税务稽查加强……甚至有货代私下建议客户改换港口以规避风险。然而,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这其实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兆。
系统化逃税网络浮出水面
“报低货值”“分类避税”这些在货代圈心照不宣的操作,在此次案件中演变成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犯罪网络。以此前被捣毁的华人头目“凯莉”团伙为例:
1. 注册空壳公司:他们在保加利亚设立空壳公司,并盗用希腊税号。
2. 虚假申报:从中国大量进口电动自行车等商品,通过低报货值、虚报品类(如将鞋子申报为电子配件)等方式逃避关税。
3. 利用欧盟税务漏洞:借助欧盟内部的“海关程序42”(CP42)漏洞,将货物转运至其他国家,享受零税率优惠。
整个犯罪链条环环相扣,甚至渗透进海关内部。希腊警方在突击搜查时,从海关办公室查获了450万欧元现金,足以证明这已不是零星的偷税漏税,而是一个覆盖采购、物流、清关、分销全流程的跨国犯罪体系。
比雷埃夫斯港:灰色贸易的温床
比雷埃夫斯港是中欧海运的重要枢纽,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参股运营,常年吞吐大量中国货物。然而,由于港口管理权复杂、监管存在漏洞,加上部分海关官员与货代勾结,这里成了逃税、走私等灰色操作的温床。
欧盟加强监管,逃税行为难以为继
近年来,欧盟持续升级海关稽查手段,欧洲检察官办公室(EPPO)与各国海关的数据共享效率大幅提升。过去那些“小打小闹”的违规操作,如今在数字化监管下已无处藏身。
此外,成本压力也是诱因之一。欧盟进口商品的关税和增值税通常占成本的15?0%,如果叠加反倾销税,总税负可能超过30%。一些货主为了节省数万欧元的税费,选择低报货值、拆分货物(如将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单独申报)等手段,却埋下了被巨额罚款的隐患。
中国税务新规收紧,买单出口模式终结
7月7日,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新规,明确要求以代理方式出口的企业必须在预缴申报时披露实际委托方信息。如果未如实申报,将由报关代理企业承担企业所得税。这意味着,长期游走于灰色地带的“买单出口”模式即将终结。跨境卖家如果仍依赖他人单证违规报关,未来可能面临中国和欧盟的双重税务风险。
合规才是唯一出路
贸易江湖从来没有“捷径”。低报货值、虚假申报等操作短期内或许能省下一些成本,但从长远来看,一旦被查扣,面临的不仅是巨额罚款,还可能损失货物、商誉,甚至被列入黑名单。如今,欧盟已亮出“零容忍”态度,中国卖家唯一的选择,就是将合规刻入基因。毕竟,当潮水退去时,裸泳者从无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