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女性身影:当怜悯遇上残酷现实
最近一段俄军无人机拍摄的视频引发热议。画面中,俄军操作员在开阔地带发现一名乌军士兵,随即投下炸弹。爆炸后,这名士兵的头盔被震落,露出一头长发——原来是一名女兵。令人意外的是,俄军操作员选择停止攻击,放任这名女兵脱掉装备逃离。事后操作员表示:不会有第二次了,暗示这次是特例。
这种战场上的绅士风度在历史上并不常见。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就吃过越南女兵的大亏。当时越南因连年战争导致男性兵源枯竭,大量女性被征召入伍。这些女兵擅长伪装,有的扮成孕妇,有的伪装成农妇,甚至混在难民队伍中。
起初,我军战士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常对越南女性施以援手。但这份善意多次被利用:有女兵假装受伤骗取战士救助后引爆炸弹;有伪装成农妇的女兵趁战士递食物时突袭;还有女兵在饮水中投毒。最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女兵会利用裸体战术制造混乱,曾有越军连长就借此机会逃跑。
这些惨痛教训让我军迅速调整战术:要求战士提高警惕,对女兵实行单独关押。到战争后期,越南女兵的偷袭成功率大幅下降。
俄军在车臣战争中也领教过女兵的厉害。当时一些前苏联射击运动员加入车臣武装,成为冷血的女狙击手。她们会先射击俄军士兵非要害部位,等战友来救援时再将他们一网打尽。俄军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对女狙击手往往直接呼叫炮火覆盖,很少留活口。
如今在俄乌战场,乌克兰女兵数量激增。乌军不仅修改法律允许女性上前线,还接受北约特训。这些女兵表现出色:有女狙击手72小时内狙杀11名俄军;也有女兵部队在遭遇战中顽强抵抗。乌军还善用女兵打心理战,在社交媒体发布女兵作战视频博取同情。
战争从不因性别而改变其残酷本质。无论是越南女兵的诡计,车臣女狙击手的冷血,还是乌克兰女兵的英勇,都证明了一点:当女性拿起武器,她们就是战士。俄军飞手的那次手下留情,不过是血腥战场上转瞬即逝的温情时刻。在生死相搏的战场上,对敌人的仁慈,往往就是对自己战友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