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桥段:夷陵之战后,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仓皇逃往白帝城。当陆逊乘胜追击时,却误入诸葛亮布下的八卦阵,数万吴军被困其中进退维谷。就在这危急时刻,一位白发老者突然出现,将陆逊一行人带出了迷阵——此人正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这个情节引发了后世读者的诸多疑问:为何黄承彦要救自己女婿的敌人?最流行的解释是,这是为了维持三国鼎立的格局。当时蜀军新败,若陆逊再遭不测,东吴必会疯狂报复,孙刘联盟将彻底破裂。诸葛亮看似设下杀阵,实则暗中安排岳父救人,既给了东吴教训,又保留了和谈余地。
但这个说法存在明显问题。夷陵之战蜀国精锐尽失,正是最虚弱的时候。若真能借八卦阵除掉陆逊,收编吴军,岂不更能重振蜀汉?放虎归山的做法实在不合常理。 类似的情节在《三国演义》中并非孤例。赤壁之战后,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走曹操,却仍派其把守华容道。表面说是曹操命不该绝,实则是担心曹操一死,曹魏集团会全力复仇。但若活捉曹操作为筹码,岂不更有利于三国博弈? 这些反常举动背后,隐藏着诸葛亮更深层的谋划。在小说第一百一十七回,邓艾偷渡阴平时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诸葛亮的预言:二火初兴,有人越此。这二火正是指后来建立晋朝的司马炎。原来诸葛亮早已预见司马家族将终结三国乱世。 由此看来,诸葛亮放走曹操和陆逊,或许都是有意为之。他维持三国均势,让曹魏壮大司马氏的力量,又通过六出祁山促使司马懿掌权。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正是老不读三国的深意所在——即便预见了结局,依然要竭尽全力走完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