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年,成吉思汗发动了蒙古帝国的第一次大规模西征,目标直指中亚强国花剌子模。他亲自率领精锐骑兵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中亚腹地。短短一年后,蒙古铁骑就攻占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马尔罕,这座繁华的丝路名城在战火中陷落。花剌子模国王仓皇西逃,成吉思汗立即派出速不台、哲别等得力将领展开追击。与此同时,成吉思汗亲自带兵追击花剌子模王子扎兰丁,最终在印度河畔将其彻底击败。1225年,完成西征目标的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凯旋而归。
令人疑惑的是,在成吉思汗西征的七年时间里,作为蒙古宿敌的金国为何没有趁机北上偷袭蒙古后方?这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首先,金国早已被蒙古打怕了,甚至被迫迁都以避锋芒。1213年,金宣宗在位期间,成吉思汗发动了大规模攻金战争。蒙古军队兵分三路:术赤率军攻打山西,合撒儿进军河北,成吉思汗则与幼子拖雷直取山东。面对蒙古铁骑的猛烈攻势,金军节节败退,大片国土沦陷。次年,金宣宗不得不向蒙古求和,献上大量黄金并将岐国公主嫁给成吉思汗。然而蒙古退兵后,金宣宗不顾朝臣反对,于1214年仓促将都城从中都(今北京)南迁至南京(今开封),仅留太子镇守旧都。1215年,蒙古以金国迁都违约为由再次出兵,一举攻陷中都,完全控制了河北地区。此时的黄金已经丧失了半壁江山,仅能控制河南、淮北和关中一带,对蒙古军队的畏惧可想而知,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其次,虽然蒙古主力西征,但成吉思汗留下了得力干将镇守后方。木华黎作为蒙古四杰之一,是成吉思汗最信任的将领,后来更成为元朝开国十大功臣。这位战功赫赫的名将坐镇北方,专门对付南迁后的金国。为应对木华黎的威胁,金国也不得不分封了九个河北、山东的军阀作为屏障。在这种形势下,以防守为主的金国更不敢贸然出击,只求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间能够守住边境,争取喘息之机。
最后,金国的战略重心已经南移。屡遭蒙古打击后,金国对北方的战略转为守势,主要依靠九大边镇军阀进行防御。相比之下,金国对南宋仍保持着心理优势。当年金军南下灭北宋时,宋军几乎不堪一击,甚至出现了靖康之耻这样的奇耻大辱。这种历史记忆使金国将主要进攻方向转向南方,频频出兵劫掠富庶的南宋领土。然而这一战略反而加速了金国的灭亡:一方面使金国陷入南北两线作战的困境,另一方面彻底断绝了与南宋和解的可能,促使南宋坚定了联蒙灭金的战略。最终在1234年,金国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下走向灭亡。
综上所述,金国未能趁蒙古西征之机发动反击,既是因为对蒙古铁骑的畏惧,也与其战略重心南移有关。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金国最终的覆灭。
上一篇:李治的功过一生,他是否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