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清朝三朝元老的兴衰史
鳌拜是清朝开国时期的名将,出身于镶黄旗,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是朝廷中举足轻重的元老级人物。他擅长骑射,刀法精湛,作战勇猛,被满洲人尊称为“巴图鲁”(意为勇士)。早年,他曾在战场上奋不顾身地救下皇太极的性命,因此深得皇太极的信任和重用。清朝入关后,他跟随八旗名将阿济格击败毛文龙,并在松锦会战中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此后,他五战五捷,为后金巩固辽东势力立下大功。1646年,他率军出征四川,大败张献忠的大西军,并在南充一战中斩杀张献忠,因功被顺治皇帝晋升为二等公。
皇位之争中的忠诚与牺牲
松锦大捷后,鳌拜升任镶黄旗护军统领,成为手握重兵的朝廷重臣。他对皇太极忠心耿耿,因此在皇太极驾崩后,当长子豪格与多尔衮争夺皇位时,鳌拜坚定地站在豪格一方。他与索尼等大臣一起,按剑怒视多尔衮,甚至派兵把守议事厅,准备以武力支持豪格登基。然而,为了避免八旗分裂,多尔衮最终妥协,改立年幼的福临(即顺治帝)为帝。虽然顺治的继位离不开鳌拜的支持,但这一事件也让鳌拜与多尔衮结下深仇。
多尔衮的报复与顺治的重用
清朝入关后,多尔衮凭借摄政王的权势,多次打压鳌拜,导致他三次被革职降爵。直到多尔衮去世,顺治帝亲政,鳌拜的处境才有所改善。顺治得知鳌拜曾在皇位之争中誓死捍卫皇太极一脉,深受感动,因此对他格外信任,委以重任。鳌拜逐渐成为顺治的心腹大臣,参与军政决策,地位日益显赫。
康熙继位与鳌拜的专权
然而,顺治帝年仅24岁便英年早逝(一说出家为僧),临终前指定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位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帝。四人中,索尼资历最深,但年事已高,不愿过多涉足政争;苏克萨哈因曾依附多尔衮,后又揭发多尔衮谋逆,被其他辅臣所不齿;遏必隆性格懦弱,不敢违抗鳌拜。因此,鳌拜虽位列辅臣之末,却逐渐独揽大权,结党营私,甚至不把康熙和孝庄皇太后放在眼里。
康熙的隐忍与反击
康熙14岁时,索尼提议让他提前亲政。此时,鳌拜的专权已严重威胁皇权,甚至假借圣旨独断朝政。索尼去世后,苏克萨哈主动请辞,希望以此迫使鳌拜也交出权力。然而,鳌拜不仅拒绝退让,反而罗织罪名,将苏克萨哈处死并灭族。此举彻底激怒了康熙,但他听从孝庄太后的建议,暂时隐忍,表面上对鳌拜言听计从,暗地里却训练了一批少年侍卫,准备反击。
鳌拜的倒台与结局
最终,康熙设计召鳌拜入宫,埋伏的侍卫一拥而上,将其擒获。随后,康熙铲除了鳌拜的党羽,并列出三十条罪状,判处他死刑。鳌拜请求面见康熙,并展示自己为救皇太极而留下的满身伤疤。康熙念及他的功绩,免其一死,改为囚禁。数月后,鳌拜病死于狱中,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三朝元老,最终以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