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丑是袁绍阵营中数一数二的猛将。虽然他在《三国演义》中很快就被关羽斩杀,成为关羽扬名立威的背景板——当时文丑仅与关羽交手三个回合就心生畏惧逃跑,结果被追上砍死,死得颇为窝囊——但客观来说,文丑的真实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早在著名的汜水关之战时,华雄连斩关东联军数员大将,在联军阵前耀武扬威。当时袁绍就曾感叹:可惜我的上将颜良、文丑未到,若有一人在此,何惧华雄!后来事实证明袁绍并非夸口。在随后的磐河之战中,文丑先是十余回合就击败了白马将军公孙瓒,接着单枪匹马杀入公孙瓒军中如入无人之境。公孙瓒麾下四员健将上前阻拦,被文丑一枪刺死一个,其余三人吓得四散奔逃。
当时场面十分惊险,公孙瓒被文丑追得丢盔弃甲,连弓箭都掉落了,头盔也滚落在地。更危急的是,公孙瓒的战马突然失蹄,险些命丧文丑枪下。千钧一发之际,少年赵云突然杀出截住文丑。两人大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直到公孙瓒的援军赶到,文丑见势不妙才主动撤退。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赵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少年将领(按演义时间推算,诸葛亮北伐时赵云已七十多岁,此时应该尚未成年)。但文丑能与赵云战平,足见其武艺之高强。反过来说,年轻的赵云能与这样的猛将打成平手,也说明赵云当时已经具备相当惊人的实力。
在袁曹争霸的关键时期,颜良在白马之战阵亡后,文丑主动请缨要为同僚报仇。曹操吸取了之前败给颜良的教训,这次做了精心部署:先派粮草部队先行出发,又故意放出战马,引诱袁军抢夺物资。这一招果然奏效,袁军为争夺物资阵型大乱,曹操趁机发动总攻。
文丑虽奋力抵抗,但败局已定。他试图单骑断后,却挡不住曹军的攻势,只得败退。徐晃和张辽见状立即追击,想趁机扩大战果。令人意外的是,文丑在败退中仍保持冷静,回身一箭射中张辽战马。徐晃急忙上前救援,与文丑交手。但战不多时,袁军援兵赶到,徐晃判断形势不利,果断撤退。
这里需要特别分析:有人认为徐晃撤退是因为袁军增援导致寡不敌众。但实际情况是,曹军此前已击溃文丑主力,占据战场主动。文丑当时其实是孤军奋战,即便援军赶到,最多也只是抵消了曹军的兵力优势。因此徐晃选择撤退,更可能是因为单挑时感觉不敌文丑。这从侧面印证了文丑的武艺确实在徐晃之上。
联系之前白马之战中,颜良也曾轻松击败徐晃,吓得包括许褚在内的曹将无人应战,可见颜良是名副其实的超一流猛将。而文丑敢为颜良报仇,说明他自认实力至少与颜良相当,同样具备超一流水平。
因此单论武艺,文丑与关羽的差距应该不大,正常情况下不至于三回合就败走。考虑到文丑出征前已听说杀死颜良的是个红脸长须使大刀的猛将,当他在战场上突然遇到完全符合这一描述的关羽时,难免心生畏惧:既然此人能杀颜良,自然也能杀自己。这种心理压力导致他发挥失常,仓皇败逃。
所以说,文丑速败主要是心理因素作祟,并不能证明关羽与少年赵云之间存在巨大实力差距。文丑的真实战力,绝对配得上袁绍麾下第一猛将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