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终于将他请出山后,这位卧龙先生便全身心投入蜀汉大业。他每天早起晚睡,勤勤恳恳地为蜀汉操劳。在担任丞相期间,他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改善百姓生活,同时严格训练军队,提升士兵的战斗力。在成功平定南方孟获叛乱后不久,诸葛亮就写下了著名的《出师表》,正式开启了北伐大业。
诸葛亮先后发动了五次北伐战争,虽然没能取得决定性胜利,但达到了战略目的——为蜀汉争取到宝贵的发展时间。他的北伐一度让曹魏在关中的守军闻风丧胆。随着诸葛亮、蒋琬、费祎等重臣相继离世,姜维接过了北伐的重任。那么,为什么实力强大的曹魏要先对蜀汉下手呢?
实际上,自从关羽丢失荆州、刘备在夷陵惨败后,蜀汉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此时的曹魏已经不太把蜀汉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真正的劲敌始终是东吴。正因如此,曹丕才会大举伐吴,后来还发生了周鲂诈降诱敌的石亭之战。
但和雄心勃勃的曹魏相比,东吴就显得过于保守了。就拿石亭之战来说,这是东吴难得的一次可以大举进攻曹魏的绝佳机会。可惜陆逊认为风险太大而放弃进攻,孙权也没有坚持己见,白白错失良机。
因此,曹魏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东吴上,而东吴虽然警惕曹魏,却总是被动防守。由于曹魏缺乏足够的水军战船,加上长江天险的阻隔,两国就这样僵持不下。
就在这样的局势下,看似弱小的蜀汉却不安分了。姜维在失去蒋琬、费祎的约束后,连续发动了十一次北伐,不断袭扰曹魏边境。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蜀汉的频繁挑衅终于激怒了曹魏。于是曹魏决定先拿蜀汉开刀,准备一举灭国。
另外,拿下蜀汉对曹魏还有更大的战略价值。蜀汉占据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形,如果以此为跳板,曹魏的水军可以顺流而下,出其不意地进攻东吴。这样不仅能缩短行军时间,还能打东吴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曹魏在占领蜀汉后,马上开始大规模建造战船、训练水军。只等时机成熟,就对东吴发动致命一击。
说到底,蜀汉国力弱小却不断挑衅,曹魏自然要先解决这个软柿子。等收拾完蜀汉,再集中力量对付东吴,就能一举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