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广为人知,但很多人可能不了解,中华文明的摇篮其实还包括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流域。从远古时期的伏羲、女娲,到开创华夏文明的炎黄二帝,都在渭河两岸繁衍生息。历史上周朝的兴起、秦朝的统一大业,乃至辉煌的汉唐盛世,都与这片肥沃的土地密不可分。可以说,渭河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这条孕育了灿烂文明的河流全长818公里,是黄河水系中最长的支流。它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的鸟鼠山,流经甘肃、陕西两省,最终在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鸟鼠山得名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上古时期洪水肆虐,飞鸟无处筑巢,只能与鼠类共居一穴,这种奇特的共生现象让鸟鼠同穴山的美名流传至今。
鸟鼠山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也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5%,拥有飞瀑流泉、云海奇观、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等多样景观,栖息着750多种珍稀动植物。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当地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渭河源景区。游客在此既能探寻大禹治水的历史遗迹,又能感受鸟鼠同穴的神秘传说,亲身体验源远流长的大禹导渭文化。
景区内处处可见大禹文化的印记。气势恢宏的禹王广场和庄严肃穆的禹王殿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殿内正中供奉着大禹及其两位得力助手伯益、后稷的塑像,两侧陈列着仿制的九鼎和社稷坛,四周墙壁上精美的浮雕生动再现了大禹治水的传奇故事。据《尚书》记载,公元前21世纪那场席卷中原的特大洪灾中,大禹亲临鸟鼠山,开山导水,最终让渭河清水奔流而出。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治水英雄,特在此修建庙宇,世代祭祀。
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行,移步换景间尽是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参天古木掩映下的山泉叮咚作响,飞瀑如练,云海翻腾,完美诠释了《山海经》中鸟鼠之山,多金玉的记载。传说这里阳坡蕴金,阴坡藏玉,当地确实流传着在渭河源头发现金玉的古老传说。
行至山谷深处,一面镌刻着大禹导渭四个遒劲大字的绝壁赫然眼前,这就是渭河源头最壮观的景点——龙门涧。狭窄的峡谷仅容一人侧身而过,湍急的溪流经形态各异的石墩。据传大禹当年就是在此劈山导水,采用伐木烧山、泼水裂石的智慧,硬是在坚硬的山体中开辟出一条水道。当地老人说,过去没有这些石墩时,人们只能在寒冬时节踩着冰面穿越这道一线天。
经过专家考证,龙门涧的地形特征与古籍记载高度吻合,成为印证大禹治水传说真实性的重要遗址。这也让渭河源景区当之无愧地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每一位到访者无不为之震撼。
再前行约三公里,就能见到渭河真正的源头——品字泉。三口呈品字形排列的泉眼各具特色:遗鞭泉得名于唐太宗李世民遗落马鞭的传说;吐云泉因常年水汽氤氲而得名;禹仰泉则相传是大禹治水时休息饮水之处。这三眼清泉日夜不息地涌出甘泉,最终汇聚成滔滔渭河,滋养着下游广袤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