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死在马嵬坡上,其实并不冤枉。成为唐玄宗的宠妃之前,她的堂哥杨国忠也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官,而且风评不太好,如果按照唐玄宗以前的行事作风,杨国忠不仅得不到重用,还可能连小官都当不上。
可是杨贵妃入宫之后,一切都变了,不仅唐玄宗荒废朝政,从此君王不早朝。杨国忠的职位也是步步高升,很快就成为百官之首,权倾朝野,东宫太子李亨都得避其锋芒。为了打压李亨的势力,皇长孙李豫的母族郭氏,遭到杨国忠毁灭性的打击,从此灰飞烟灭。
此等不法之人,却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要说这里面没有杨贵妃的影子,鬼都不信。如果不是因为杨贵妃,唐玄宗连杨国忠是谁都不知道。
自此之后,杨国忠更加嚣张跋扈,打压异己,在朝堂一家独大。
如果你问一句杨贵妃,这么包庇杨国忠,真的好吗?她肯定会回你一句,“我真的不知道,我只是想关心一下自己的哥哥。”
完全就是一副无辜白莲的样子,用最单纯的样子做尽了最劳民伤财的事情。
唐朝的都城在长安,荔枝生长在南方,杨贵妃不可能不知道,她却缠着唐玄宗要吃荔枝,软磨硬泡,影响了唐玄宗的判断。
于是,就为了杨贵妃吃一口荔枝,整个国家军用的快马驿站全部运转起来,不仅要准备充足的快马和人员用来接替,还要用最原始的方法运冰来给荔枝保鲜,路途长达数千里,这是个大工程,一路下来,劳民伤财,死伤无数。
还得以最快的时间送到长安,因为唐朝没有现在的科技,荔枝一旦采下,三天变味儿,四天变色,五天腐烂,那就必须在变味之前越过千里之路,运送到京城,这得是多大的工程量?
杨贵妃没考虑过这些,她还是一如既往的清纯无辜,一副不知底层艰辛的单纯模样,正是这副德行把唐玄宗迷的五迷三道,给了杨国忠最好的掩护。
杨国忠在朝上肆意妄为,对内打压忠臣,对外,嫉妒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兵权,两人斗的不可开交。
安禄山忌惮于唐玄宗对杨国忠兄妹的宠爱,担心哪一天对自己下手,所以提前造反,起兵二十万横扫黄河以北,攻陷东都洛阳,直扑长安而来。
原本这个时候问题还不算太严重,只要名将哥舒翰带领二十万大军死守潼关,安禄山是打不进来的,而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已经带着勤王之军攻陷了安禄山的老巢范阳,收复河北之地,从后面包抄而来。只要追上安禄山,和哥舒翰一起合围,安禄山进退无路,死路一条。大唐江山也会转危为安。
可是这个时候,杨国忠的骚操作又开始了。他嫉妒哥舒翰手握二十万大军的兵权,向唐玄宗弹劾他,说哥舒翰手握大军却坚守不战,这是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
唐玄宗原本是不信的,却架不住杨国忠的一再谗言,变得疑神疑鬼。有杨贵妃打掩护,其他大臣即使看出来杨国忠的小心思,也不敢说破。于是昏了脑子的唐玄宗命人传令哥舒翰出城作战,哪怕哥舒翰多次上奏,表明城外有敌人的埋伏,出城就是跳入火坑。唐玄宗也不为所动,坚持命令哥舒翰全军出击。
哥舒翰无奈,只能领兵出城作战,没有了天险地利的掩护,刚一出城,就被埋伏在两侧高山上的安禄山叛军一顿滚木擂石砸的全军覆没,长安就这样沦陷,安史之乱彻底失去了控制。
唐玄宗只能在天子六军的护送下带领家眷和百官出逃,走到马嵬坡时,士兵们因为缺衣少粮、背井离乡而怨气横生。曾经的天子亲军,风光无限,如今却成了过街老鼠,就连他们的家人也落在了敌人的手中,生死未卜。要不是他们对皇帝忠心耿耿,到这一步早就一哄而散了,他们怎能不怒?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杨国忠和杨贵妃,一个用深沉的心机害人,一个用无辜可怜的招牌害人。
要不是他们兄妹作妖,最起码潼关稳稳的在哥舒翰手中,在大唐手中,一切都不会糜烂至此。
越想越气,他们终于忍不住杀心,冲上去将趾高气扬的杨国忠拉下马来乱刀砍死,又担心杨贵妃吹枕边风报复他们,心里慌张不已,禁军统领陈玄礼和太子李亨趁机煽风点火。
于是,六军将士跪地请求唐玄宗处死杨国忠兄妹,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他们的意思很明显:要么他们死,大家玩完。要么杨国忠兄妹死,皇帝陛下你自己选。
以前的种种已经发生,他们可以不计较,但是要他们和罪魁祸首和睦相处,那是万万不能。如果唐玄宗不答应,人心就散了,六军将士很可能就此一哄而散,大唐江山顷刻瓦解。
在江山和美人之间,唐玄宗最终选择了江山,一杯毒酒处死了杨贵妃,稳定了人心。
杨贵妃无辜吗?她不无辜,享受了劳民伤财带来的好处,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哪怕她平时只是吹枕边风,做决定的是唐玄宗,但是这也说明她对唐玄宗的决策起到了误导作用,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造成的后果都是沉重的,那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