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一个女子正在给毛主席写信,还在信的末尾写下“您的广西女儿岑荣端”。
她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舞蹈演员,竟自称毛主席的“女儿”,这是为什么呢?毛主席日理万机,接到信后又有什么反应?
1951年,岑荣端已经12岁了,在小学读书。她喜爱跳舞,很有天赋,被解放军文工团的人一眼相中,成了人民解放军的小文艺兵。
刚入伍没多久,组织就把她调到卫生队当护士去了,朝鲜战争爆发后,她又跟着部队跑到东北,还参加了高级护士培训班。
岑荣端本以为自己要一直当护士了,1954年夏天,一纸调令又把她拉回了舞蹈队。1958年,她被选进空政文工团,其中一个重要任务让她意想不到,就是进中南海给国家领导人伴舞。
虽然“老同志”们一个劲儿安慰岑荣端和小姐妹们,说领导们都很和蔼,但大家心里还是七上八下。毕竟是和领导人见面,万一出了差错怎么办?会不会被训斥?
当天,少奇同志等几位领导人陆续走进舞厅,跳舞的小姐妹们内心忐忑。不一会儿,毛主席来了,只见他身材高大,穿着灰色中山装,很有精气神。
领导人们很有亲和力,大家的紧张劲儿慢慢消散了,休息的时候,老同志把岑荣端领到毛主席跟前介绍。毛主席很亲切地让她坐下,问她是哪里人。当听说是广西贺县的时候,主席笑着说:“哈哈!是个小老广呢!”
毛主席问岑荣端是不是壮族,还提到了广西的历史人物岑春煊,她解释说,自己是汉族,不了解这些,主席却很笃定:“你应该是壮族,而且一定是壮族!不信你回去问问你父母!”
回到团里,岑荣端带着疑惑给父亲写信打听家里的真实情况,回信让她大吃一惊,毛主席说得完全正确。
虽然岑荣端出生在汉族地区,但祖籍确实在壮汉混居的地方,祖上就是壮族人,她一下子对毛主席佩服得不得了。仅凭一个姓氏和地区,就能准确判断出民族背景,人文底蕴太深厚了。
此后的八年里,岑荣端时不时进中南海伴舞,毛主席特别喜欢跟她聊广西的历史,大藤峡瑶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两人既像老朋友,又像父女。
有一次,岑荣端看到毛主席头发乱了,主动帮忙整理头发。毛主席很配合,还低声唱起了岳飞的《满江红》,在场的人都自发加入合唱。
1966年“文革”开始后,岑荣端也结婚了,被调到新疆工作,从此离开了毛主席身边。1972年又被调到广西艺术学院当舞蹈老师,日子一天天过去,她对毛主席的思念与日俱增。不知道这位长辈过得怎样?
1973年下半年,岑荣端决定给毛主席写信,详细汇报了自己的近况,还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八年来,无论在天山脚下,还是在西湾河畔,我都非常想念主席您老人家……”信末署名“您的广西女儿岑荣端”。
当毛主席收到信时,一下子想起了多年前的回忆,信件末尾“您的广西女儿”,触动了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时隔多年,当年的小舞蹈演员还在牵挂他、思念他,主席提出“我想见见她”。
1974年大年初四,岑荣端来到了北京,见面后,毛主席还是和当年一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小岑难得来一趟,就住几天吧,陪我说说话。”因为是春节期间,办公厅甚至准备了烟花爆竹让大家一起放。
临别时,毛主席说:“以后可以隔一年来看我一次。” 1975年7月,岑云端再次来北京看望病中的主席,这次只待了一天。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岑荣端作为广西代表,含泪向敬爱的毛主席遗体告别。
1999年,岑荣端退休后过着平静的生活,很少提及这段珍贵的经历,那份真挚的尊敬和爱戴,被她深深珍藏在回忆中。
参考资料:《毛主席和他的“广西女儿”岑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