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18日
1931年的今天
“九一八”事变爆发
抗日战争拉开序幕
14年的不屈岁月里
中国人民
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
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如今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
但历史的回响从未停止
今天
湖北襄阳、宜昌、十堰、荆门
孝感、黄冈、随州、仙桃等地
鸣响防空警报
以警示民众
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这声声长鸣是唤起
厚植家国情怀
勇担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
第一次完全胜利。”
这一伟大胜利
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湖北地理位置重要
绾毂中原、制控八方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开始
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
湖北作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抗战中许多具有全局性
和全面影响的重大事件
都发生在这里
今日团团重磅推出
“重走抗战英雄路 荆楚薪火永相传”
——湖北抗战研学路线
邀请大家与团团一起打卡英雄路
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
这条路线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序,串联全省17处核心抗战遗址,覆盖武汉、黄冈、孝感、随州、宜昌等7个地市。
其中,10处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7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点位在《湖北抗日战争地图》中均有体现,这些遗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具有重要价值。
全民族抗战初期的政治中心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
才是我们的出路!”
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殊死搏斗拉开帷幕……
1937年9月董必武由延安赴武汉筹建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恢复和发展了湖北地方党组织南京沦陷前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大部在迁往重庆的途中停驻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的战时首都同时也是中共中央代表团和中共中央长江局所在地
12月25日由南方八省边界十多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在汉口召开干部大会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正式成立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武汉举行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位置: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57号
1937年10月设立,中共中央长江局所在地,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激发全国人民爱国热情的重要基地。抗战初期,联络国际友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场所。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在此领导华中抗日救亡运动,为八路军、新四军筹备粮饷和各种军需物资,动员群众抗战,输送大批爱国青年赴延安和抗日前线。
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位置: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胜利街332-352号(原汉口大和街)
1937年12月,新四军军部在此正式成立。见证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下红军游击队的改编,以及新四军的初创历程,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体现。
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
位置: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
大别山精神的重要策源地。土地革命时期一度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中心。1927年,著名的黄麻起义从这里拉开历史序幕;1931年,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这里宣告成立。抗日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在这里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随即东进皖中、皖东抗日前线。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旧址
位置: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区中山大道489号(原汉口总商会)
1938年3月,由周恩来主导筹建。该协会的成立,是中国文艺界史无前例的大团结,结成了全国范围内影响最广泛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文艺界团结抗战的一面旗帜。
湖北省立图书馆旧址
位置: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号
由张之洞于1904年主持创办,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武汉会战期间,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在地。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
位置: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黄石港区
我国现存最早的钢铁工业遗址,中国早期工业化的重要历史文物,中国近现代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见证,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和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我国资源的真实写照;1922年,黄石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港窑湖地方支部委员会在此成立。
武汉中山舰博物馆
位置: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中山舰路特一号
中山舰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一代名舰,亲历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武汉会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物。1938年10月,在武汉金口长江段与日机激战被炸沉。
实现战略转折的关键枢纽
1938年5月下旬至6月初
日军接连侵占河南商丘
兰封(今兰考县城关镇周围地区)
开封、中牟等地
并准备夺取郑州,造成进攻武汉的有利态势
中共中央提出
当前的紧急任务是
“保卫武汉,保卫全国
用一切方法削弱敌人,加强自己
克服一切困难与动摇
以持久战最后战胜敌人”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
从6月12日日军攻占安庆
至10月25日武汉沦陷
中日军队
在豫、皖、赣、鄂、湘5省
纵横数百里的辽阔大地上
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大会战
中国军民以血战到底
的英勇奋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共毙伤敌近4万人
打破了日本政府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
使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日军军事战略进攻的势头大为减弱
不得不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
转为战略保守
武汉会战由此使湖北成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
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之枢纽
赵家棚抗日烈士陵园
位置: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赵棚镇振兴街2号
1939年6月,李先念、陈少敏等在赵家棚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新四军五师和鄂豫边区的重要战略指挥基地和后勤保障基地,连接平汉铁路东西向的枢纽。无数革命先烈在此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位置: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襄沙大道55号
1940年5月,张自忠将军在宜城杏仁山壮烈殉国。为纪念张自忠将军于1990年筹建。张自忠将军身上体现了“抗战军人之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中原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
在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侵略者在
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
调整侵华策略
对国民政府从以军事进攻为主
政治诱降为辅转变为
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
国民党统治集团虽然继续抗日
但态度日趋消极
反共倾向明显增长
同时
日军逐渐将主要兵力
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因此,中国共产党
肩负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要责任
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
成为对日作战的主要方式
从1939年1月李先念
率部南下
至1941年初新四军第五师成立
再到1945年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雄师劲旅
与湖北人民一道
以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抗击着15万日军和8万伪军
对日伪作战1260余次
毙伤俘敌伪军4.3万余名
粉碎了日军的反复“扫荡”
最终创建了以湖北为主体,跨越五省
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
人口达1300万的鄂豫皖湘赣边区
造成对盘踞武汉之敌的战略包围态势
成为敌后抗战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
雄峙中原、砥柱中流
随州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群
位置: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
新四军第五师的摇篮和指挥中枢。1940年6月,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进驻九口堰孙家大院。1941年4月5日,新四军第五师正式建军,李先念师长通电就职。新四军第五师在此战斗、生产、生活达3年之久,是其创立、组建、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
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
位置: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新市街道小焕岭村
抗日战争时期,豫鄂边区是华中敌后抗战的重要战略区。1940年-1942年,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在此领导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为创建和巩固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鄂南抗日根据地指挥中心旧址
位置: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沙窝乡麻羊垴
1942年5月,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在此创建鄂南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鄂南地区建立的抗日根据地指挥机构所在地,是插在华中日寇占领区腹地的一把尖刀,是开辟鄂南的前哨阵地和向华南挺进的后方基地。
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
位置: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
1943年-1945年,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鄂豫边区党委和行署长期驻扎地。华中地区抵御外侮的“神经中枢”,鄂豫皖湘赣五省边界抗击15万日军的坚强堡垒,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位置: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城关镇澴河东岸江岗山西麓
悼念和表彰鄂豫边区和大悟山区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们,铭记先烈的丰功伟绩,重点展示新四军第五师及中原突围部队英烈的事迹。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自题写园名。
夺取抗战胜利的坚固堡垒
武汉会战后
日军不断向湖北境内的战区前沿发动攻势
驻防的国民党第五、第六战区军队
先后投入随枣战役、枣宜战役
反攻宜昌战役、鄂西会战等战役
襄阳、枣阳等战略重镇失而复得
始终控制在中国军队手中
从1938年至1945年
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
湖北境内正面战场
有6次规模较大的会战、战役
加上新四军第五师各次战斗
共毙伤日军约15万人
日本侵略军9名高级将领毙命于此
湖北抗战不仅时间长
而且规模大、地域广、歼敌人数多
在全国亦有重要影响
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进行的
敌后抗战与国民党在湖北
进行的正面战场抗战一起
构成了一道拱卫西南大后方的坚固堡垒
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石牌抗战遗址
位置: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石牌村
1943年5月-6月,鄂西会战主战场,粉碎日军西进威胁重庆的企图,成功拱卫西南战略大后方,被《新华日报》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宜昌市夷陵区南边抗日将士陵园
位置: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张家口村
3000多名抗日将士遗骸集中埋葬之地。彰显驻守宜昌的中国军队和宜昌人民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
位置:湖北省武汉市中山公园内
1945年9月18日,华中地区21万侵华日军在此递交投降书,是见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丰碑。
重走抗战英雄路
一定要来一趟湖北
这里的每一寸山河
都浸润着先烈的热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回首湖北抗战的血火征程
缅怀无数英烈的丰功伟绩
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勿忘昨天之苦难
无愧今天之担当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