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沃尔夫斯堡郊外人头攒动,一场盛大的奠基仪式正在举行。街道两旁站满了兴奋的民众,他们踮着脚尖张望,究竟在等待什么大人物的到来?
答案很快揭晓——德国最高领导人阿道夫·希特勒亲临现场。这场奠基仪式标志着大众汽车工厂的诞生,这里将生产一款名为KdF-Wagen(意为力量来自欢乐)的平民汽车。作为纳粹德国的重要形象工程,希特勒亲自为这个项目站台,彰显其特殊地位。
工厂选址经过精心考量。沃尔夫斯堡地处德国中心地带,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使其成为理想之选。更重要的是,这里毗邻柏林,便于纳粹高层直接管控。在奠基演讲中,希特勒信誓旦旦地承诺,这座工厂将让每个德国工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汽车。他慷慨激昂地表示:这不仅是一座工厂,更是德意志工业实力的丰碑!
这个汽车梦要追溯到1933年。希特勒掌权后不久,就在柏林车展上宣布要打造一款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的国民车。这个构想得到了汽车设计大师费迪南德·保时捷的鼎力支持。经过五年研发,保时捷团队成功设计出后来风靡全球的甲壳虫原型车。为筹集资金,纳粹政府推出KdF储蓄计划,要求工人每周存5马克,存够750马克即可获得购车资格。可惜的是,在战争结束前,几乎没有普通工人真正开上这款车。
工厂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流水线技术,规划年产量高达150万辆,这个数字在当时堪称奇迹。整个厂区占地6.5平方公里,包含生产车间、测试场地、员工宿舍等完善设施。纳粹宣传部门大肆鼓吹,将这个项目包装成国家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典范,声称这体现了政府对民众生活的关怀。
奠基仪式吸引了无数德国民众前来观礼,这一盛况既反映了希特勒当时的人气,也显示出民众对这款国民车的热切期待。
1945年,随着希特勒自杀身亡,纳粹德国走向覆灭。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年希特勒与保时捷构想的国民车——甲壳虫,却在战后真正实现了量产,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经典车型之一,书写了汽车工业史上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