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总政治部在整理革命历史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曾经担任过红小鬼的向轩,其参军时间竟可追溯至1933年5月6日,当时这个孩子年仅7岁。更令人震惊的是,在1935年红军开始长征时,年仅9岁的向轩就已经跟随部队踏上了这段艰苦卓绝的征程,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最年轻的红军战士之一。调查人员反复核对资料后仍感到不可思议,一个7岁的孩童如何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就投身革命?面对外界的种种疑问,向轩总是坚定地回应,因为毛主席曾亲自确认过他的参军年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向轩在如此年幼时就加入了红军队伍?而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又是如何注意到这个特殊小战士的参军经历的呢?
关于向轩的早年参军经历,历史记载显示: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集结了18000余名红军将士准备开始长征。在这支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中,有一个瘦小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贺龙元帅的外甥,年仅9岁的向轩。在长征出发前,贺龙元帅曾反复思量是否应该让年幼的外甥返回家乡。因为长征路途遥远艰险异常,不仅要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还要克服雪山草地等恶劣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向轩当时还是个9岁的孩子,贺龙担心他难以承受长征的艰难困苦。然而,当向轩得知舅舅想送他回家的打算后,立即表现出强烈的革命热情,他眼含热泪地恳求道:我保证不会拖累部队,求求您让我留下来吧!看着外甥坚定的眼神,贺龙最终心软了,决定让向轩跟随他的舅妈蹇先任一起参加长征。当时贺龙的女儿贺捷生才出生18天,蹇先任一手抱着襁褓中的婴儿,一手牵着年幼的向轩,就这样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像向轩这样的小红军战士其实并不少见。为了照顾这些孩子,贺龙特意为他们每人配备了一匹战马,让大家可以轮流骑乘。但懂事的向轩总是把骑马的机会让给其他小战士,只有在自己实在走不动的时候才会骑一会儿马。更令人心疼的是,向轩的腿部还带着未愈的伤口,每次长途行军后,伤口都会因摩擦而流血化脓。战友们见状都劝他:小向,你多骑会儿吧。可向轩总是露出坚强的笑容说:医生说了,受伤的腿要多活动才能好得快,这正好是锻炼的好机会。每当部队休整时,向轩也从不闲着,不是帮忙打扫营地,就是主动承担洗衣摘菜等杂务。这个小小的身影似乎永远不知疲倦,在长征途中,向轩先后担任过勤务员、通信员、宣传员等多个岗位,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无论是传递重要军令、送递机密文件,还是站岗放哨,他都以超出年龄的成熟和责任感认真对待。
在红军长征时期,对于站岗放哨有着严格的规定:10岁以上的红小鬼可以单独站岗,年龄更小的则需要三人一组共同执勤。每当轮到向轩和另外两个小战士站岗时,他总是体贴地说:你们先去休息吧,这里交给我一个人就行。有一次,向轩带领三个小战士在城镇里宣传红军政策,他头戴一顶破旧的军帽,一边唱着革命歌曲,一边向群众宣讲。他那稚嫩却坚定的声音打动了在场的百姓,许多人当场就带着自己的孩子报名参军。仅半天时间,就有37名青年在他的感召下加入了红军队伍。在土地革命时期,每当红军解放一个地区后,就会将地主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但很多百姓因害怕地主报复而不敢接受分到的土地。这时向轩就会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用孩子特有的纯真话语开导大家:这些土地本来就是咱们农民自己的,过去被地主霸占了,现在物归原主,大家不用害怕。在他的耐心劝说下,许多百姓终于放下顾虑,开始耕种分到的土地。
虽然向轩在革命工作中表现得成熟稳重,但毕竟还是个孩子,偶尔也会流露出孩童的天性。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战士去河边钓鱼,想为部队改善伙食。可是忙活了大半天,连一条鱼都没钓到。就在大家准备放弃时,向轩发现河边有一片正在收获的土豆地。他灵机一动,带着小伙伴们挖了一堆土豆,结果违反了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贺龙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揪着向轩的耳朵亲自带他去向老农赔罪,并坚持要赔偿损失。老农见状连忙说:孩子还小,不懂事,算了吧。但贺龙严肃地说:正因为他是我的外甥,我更应该严格要求。他不仅让向轩向老农鞠躬道歉,还从自己微薄的津贴中拿出钱来赔偿。事后,贺龙还罚向轩站了三个小时的军姿。受罚时,向轩委屈地哭道:我爹娘在世时都没这么严厉地罚过我。听到这句话,一向严厉的贺龙也不禁红了眼眶。
在长征途经云南时,向轩被一匹漂亮的小花马吸引,趁人不注意就爬上了马背。不料这匹马突然受惊狂奔,溅起的泥水弄脏了好几位战士的军装。贺龙闻讯立即骑马追赶,把向轩从马背上拽下来,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在翻越雪山时,红二、六军团遭遇了极端恶劣的天气,许多战士因缺衣少食而永远留在了雪山上。看到战友们一个个牺牲,向轩主动提出将自己心爱的骡马宰杀给大家充饥。失去代步工具后,他只能徒步前行,有时累得几乎走不动路,其他战士见了就会轮流背他一段。
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向轩认为自己已经经受住了革命考验,要求上前线作战。但贺龙认为他年纪太小,安排他继续担任通讯员工作。在一次送信途中,向轩被一群儿童团员拦住,他们怀疑这个小大人是敌方特务。为了证明身份,向轩情急之下喊道:我大舅是贺龙!后来毛主席得知此事,通过向轩与贺龙相似的面容确认了他的身份。在之后的革命岁月里,向轩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还发明了威力巨大的飞雷炮,为革命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战争年代的最后阶段,向轩在战场上身负重伤,全身共有26处伤口,一些弹片永远留在了他的体内。即便如此,他从未抱怨过一句,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1979年,向轩以16级干部的行政级别从军队退休。虽然身为贺龙的外甥,但他从未利用这层关系谋取任何特权,始终保持着革命军人的本色。晚年的向轩身体硬朗、思维敏捷,深受人们的尊敬。他用自己传奇的一生,完美诠释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成为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