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秋天,北京某中学的高一教室里,陈毅元帅的长子陈昊苏正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突然,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校园里传开——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即将来校演讲。这个消息像春风般迅速传遍了整个校园,同学们都兴奋不已。
在同学们心目中的陈毅元帅,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不仅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勋,更以儒将风范闻名,诗词歌赋造诣深厚。如今担任外交部长要职,是难得的文武全才。但作为国家领导人,他公务繁忙,鲜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同学们平时只能在报纸上看到他的消息。校方对这次演讲格外重视,特意安排陈昊苏坐在礼堂第一排,以表达对陈元帅的敬意。
然而,这个安排却让陈昊苏坐立不安。他立即找到校领导,诚恳地说:我父亲一向反对特殊照顾,我必须和其他同学一样按班级座位就座。如果搞特殊化,他一定会严厉批评我的。经过沟通,校方最终尊重他的意愿,按照班级座次重新安排了位置。
由于外交工作的特殊性,陈毅经常需要出国访问,有时连续几个月都无暇回家。这次来到学校,在与校领导交谈时,他始终没有提及儿子的事,反而详细询问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这让校方既意外又庆幸——他们事先准备了包括陈昊苏在内的学生资料,以备陈毅询问,但最终没有派上用场。
演讲结束后,陈毅对校园设施产生了兴趣,提出要参观学校。时近中午,校方工作人员试探性地询问:首长愿意在学校用个便饭吗?陈毅爽快地回答:既然来了,就在学校吃吧,记得把伙食费结清。校领导们听到这个答复都喜出望外。
这时,校方又提出一个请求:希望让陈昊苏一起用餐。工作人员知道陈毅家教严格,但面对校方的热情,还是硬着头皮在陈毅进餐厅前小声请示:首长,学校想请陈昊苏同学一起吃饭,您看...
陈毅闻言立即沉下脸来:陈昊苏是谁?哪个年级的学生?工作人员顿时语塞。陈毅稍缓和语气,严肃地说:昊苏在这里上学是他的福分,但他必须和其他同学一视同仁。搞特殊化,群众会怎么看我陈毅?在场众人都不禁低下头。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陈毅语重心长地继续说,权力是人民给的,绝不能用来为家人谋特权。孩子们的前途要靠自己奋斗。校领导连忙承认考虑不周。
最后陈毅拍拍负责人肩膀,语气转为温和:如果一定要找人陪餐,就选个优秀学生代表吧,正好了解下同学们的学习生活。至于昊苏,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校方立即照办,选出了一位学生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