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凉名将马超的堂弟,马岱的武艺虽不及五虎上将那般出类拔萃,但在蜀汉后期将领中绝对称得上顶尖战力。这位沉默寡言的将领最令人费解之处,莫过于他在建兴十二年(234年)斩杀魏延后便如人间蒸发般销声匿迹,甚至在蜀汉灭亡的关键时刻都未见其踪影。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政治玄机?
让我们先追溯马岱的崛起之路。当年马超能令曹操发出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的慨叹,除了自身勇冠三军外,更倚重两位得力臂膀——庞德与马岱。建安十六年(211年)的渭水之战中,庞德曾以一己之力连战张郃、夏侯渊、徐晃三将,唯有许褚能与其鏖战数十回合。而作为马超麾下另一员悍将,马岱的武艺同样不容小觑。建安十九年(214年)的葭萌关之战中,他不仅与魏延正面交锋不落下风,更以诈败之计回身一箭射中魏延左肩,若非张飞及时救援,蜀汉恐怕要提前折损一员大将。
归顺刘备后,因受堂兄马超被猜忌的牵连,马岱一度沉寂。直到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蜀汉面临将才匮乏的窘境,这位西凉宿将才重获启用。在街亭之战后的战略撤退中,马岱率部断后,成功阻击张郃追兵;第四次北伐时更在木门道设伏,配合王平大破魏军。这些战功让他在诸葛亮心中地位攀升,最终在建兴十二年的五丈原之夜,被委以诛杀魏延的重任。
关于马岱的突然消失,史书仅以拜平北将军,封陈仓侯一笔带过。但细究当时朝局,便能发现惊人内幕:魏延之死实为蜀汉权力洗牌的关键节点。作为刘备生前刻意栽培的军事接班人,魏延虽性格桀骜,却始终享有特殊地位——这从延熙元年(238年)刘禅仍追谥其为壮侯可见一斑。马岱斩杀魏延的举动,表面是执行诸葛亮遗命,实则斩断了刘禅掌控军权的触手。
值得注意的是,与马岱共同参与诛杀魏延的杨仪,不久后便因怨望之罪被废为庶民,最终自戕身亡。而马岱虽保全性命,却再未获得领兵机会。景耀六年(263年)邓艾偷渡阴平之际,若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尚在,或许能及时驰援绵竹。历史没有如果,马岱的黯然退场,恰是蜀汉末年内斗加剧的缩影——当皇权与权臣的博弈白热化,即便是功勋宿将,也难免沦为政治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