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轮上将是我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猛将,更是一位以勇猛善战著称的悍将。他指挥作战时总是充满斗志,不仅追求战斗的胜利,更注重缴获战利品的数量,这种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贯穿了他的整个军事生涯。
1948年寒冬时节,在决定中国命运的淮海战役中,宋时轮率领第十纵队在徐东地区执行阻击任务。虽然部队出色地完成了战略任务,但这场阻击战毕竟不是歼灭战,缴获的武器装备有限,部队却相当惨重。相比之下,其他兄弟部队在围歼黄伯韬兵团时取得了辉煌战果。这种对比让十纵全体官兵都感到这次阻击战打得不够痛快,作为纵队司令员的宋时轮更是如此,他内心始终渴望能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就在部队上下都憋着一股劲的时候,战机终于出现了。当时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中原野战军在双堆集地区成功围困了从确山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蒋介石急令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渡过淮河前去解围。此时黄伯韬兵团已被全歼,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各纵队得以腾出手来向南机动。李延年察觉到形势不妙,顾不上救援黄维兵团,在行军途中突然掉头南逃。十纵奉命与二纵、十三纵一起追击李延年兵团。
11月28日这天,十纵82师经过激烈战斗,先后攻占新镇、任桥镇和固镇等重要据点。其中一部还渡过浍河,攻克连城,共毙敌500余人,俘虏敌军三个整营。但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主力还是成功逃过淮河,并炸毁了淮河上的铁桥,最终逃脱了被全歼的命运。
这个结果让宋时轮极为不满。他立即将82师师长王德贵召到纵队司令部,当面严厉批评其行动迟缓、贻误战机。王德贵师长辩解道:我们确实是拼了命在追击,但敌人也长着两条腿,跑得飞快,我有什么办法!两人为此发生了争执。据在场人员回忆,脾气火爆的宋时轮当时大发雷霆,场面相当激烈。
不过,王德贵师长虽然当面据理力争,事后却并未记恨。回到师部后,他对政委说:首长们渴望打胜仗、多歼敌的心情和我们是一样的,为了这个目标争吵几句完全可以理解。这件事后来传到陈毅司令员那里,他听后笑着说:十纵从上到下都是好战分子,这支部队的官兵,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的悍将。
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被收录在陈冠任所著、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中。该书以生动的笔触还原了开国将帅们的真实面貌,出版后广受读者欢迎,曾长期占据中国军事类图书畅销榜榜首。需要提醒读者的是,目前市场上已出现该书的盗版版本,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