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那场震撼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血肉之躯捍卫了新生共和国的尊严。无数年轻战士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嘹亮战歌,义无反顾地奔赴异国战场。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帮助朝鲜人民击退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国际主义赞歌。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在战后边界谈判中,朝鲜方面却得寸进尺,而当时中方谈判代表竟做出重大妥协,将鸭绿江出海口附近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薪岛和绸缎岛划归朝鲜,导致我国丧失了对鸭绿江的实际控制权。
回溯历史长河,中朝两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据《史记》记载,商纣王的叔父箕子率领五千商朝遗民东迁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鲜,将先进的农耕文明和礼乐制度传播至此。当地民众尊称其为箕圣,这一称谓流传至今。西汉初年,燕国叛将卫满率部投奔朝鲜,却在站稳脚跟后发动政变,建立了卫氏朝鲜。直到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军跨过鸭绿江征服卫氏朝鲜,设立汉四郡实施直接管辖。
朝鲜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历史始于1392年。当时高丽将领李成桂在奉命征讨辽东时发动兵变,废黜国王自立,并恭请明太祖朱元璋钦定国号为朝鲜。此后五百年间,朝鲜王朝始终奉行事大主义外交政策,以藩属国身份事奉中国。这种特殊关系使得两国边界长期保持稳定,鸭绿江作为中国内河的地位从未受到挑战。
然而清朝康熙年间,朝方突然提出长白山为其北岳的无理主张,要求重新划定边界。尽管清廷做出让步,提议以石乙水为界,朝鲜仍贪得无厌地索要更多领土。甲午战争后,日本强占朝鲜,中日在1909年签订《间岛协约》,仍维持石乙水分界。二战结束后,朝鲜竟宣称中国延边地区为其固有领土,这种荒谬主张遭到中国严正拒绝。
1962年的边界谈判中,中国出于中朝友谊考虑,将图们江流域1200多平方公里土地划归朝鲜。但朝方非但没有感恩,反而在次年就鸭绿江划界问题再起争端。最终,中方被迫将鸭绿江上最重要的薪岛和绸缎岛划给朝鲜,这一决定造成了深远的历史隐患。
这两座由鸭绿江泥沙冲积形成的岛屿,其扩张速度令人震惊。特别是面积已达67平方公里的绸缎岛,仍在以每年可见的速度向中国一侧延伸。更令人忧虑的是,朝鲜已将绸缎岛划定为经济特区,计划修建跨江大桥。若其控制范围继续扩张,我国在鸭绿江出海口的航运权益将面临严重威胁。
这段历史深刻启示我们: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任何微小的让步都可能酿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每一寸土地都弥足珍贵,我们必须以最坚定的立场守护祖国的疆域完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更要时刻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