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地区历史悠久,行政区划几经变迁。在20世纪30年代,老牟平县实行区-乡(镇)两级管理体制,其中有一个颇具特色的辖区名为固新乡。这个乡隶属于当时的第三区,与莱山镇、峻岭乡(辖有现今的远陵夼等地)、滨海乡(包含樗岚村等)同属一个行政区域。
固新乡这个名称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寄托着对地方安定、万象更新的期许。不过,这个名称本身并不具有明确的地理指向性,仅从字面意思很难判断其具体辖区范围。要深入了解这个历史行政区的详细情况,必须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书。
根据民国时期编纂的《牟平县志》记载,固新乡下辖十个行政村,包括:孔家滩、三十里堡、于家滩、刘家滩、邹家村、结子沟、上轸革庄、下轸革庄、草埠村、来龙庄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时于家滩南塂虽然已经形成自然村落,但尚未单独统计;而下轸革庄实际上包含了马家疃、王家疃、李家疃、战家疃四个自然村落。
通过对比现代地图可以发现,这些村庄主要分布在现今烟台市莱山区北部的滨海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其中,三滩中的两滩(通常指孙家滩、于家滩、刘家滩,孔家滩虽名称相似但不包括在内)、东西轸格庄和三十里堡这几个地名至今仍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从地名演变来看,这些村庄的名称大多保持原貌,主要变化体现在轸革庄改为轸格庄,来龙庄演变为莱龙庄。
该区域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之一就是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在当今的交通格局中,荣乌高速、烟海高速、228国道、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都从这里穿行而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轸格庄附近的高速公路出口直接以烟台命名,充分彰显了该地区作为城市门户的重要地位。
这种优越的交通条件并非偶然形成,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古代,这里就是胶东半岛北部沿海官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里堡这个地名的由来就与此密切相关。据地方志记载,该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因地处官道沿线,设有传递紧急公文的驿站,且距离当时的宁海州城(即牟平城)约三十华里,故得名三十里堡(堡读作pu)。而轸格庄在历史上也曾设有不少为过往商旅提供歇脚的大车店,足见其作为交通要冲的历史地位。
除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外,该地区另一个显著的地理特征就是濒临黄海。刘家滩、于家滩、孔家滩等村落的命名就生动体现了这一特点。根据地方志记载,这些村庄都是由相应姓氏的先民在海滩附近建立而得名。其中,孔家滩的孔姓居民据说是从牟平城区迁来,属于曲阜孔氏的分支;于家滩的于姓家族与牟平上庄有着渊源;而刘家滩的刘姓居民,相传与文登鸭儿湾的刘氏家族同宗同源。这些历史细节不仅反映了当地的人口迁徙情况,也见证了胶东沿海地区悠久的开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