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生戎马倥偬,虽最终建立蜀汉政权,却因错失八位当世名将而未能完成统一大业。这八位将才中,有四位足以与关羽抗衡,两位能令孙权臣服,更有一位谋略不逊于孔明。让我们细细道来这些与蜀汉失之交臂的旷世奇才。
四位可退关羽的猛将中,首推吕布麾下大将高顺。这位被后世低估的名将,实则是三国时期最出色的军事统帅之一。他治军严谨,每战必身先士卒,其统领的陷阵营更是所向披靡。在徐州之战中,高顺曾多次击败关羽率领的部队,迫使刘关张三人不得不弃城投奔曹操。更令人惊叹的是,连曹操这样的军事天才也在与高顺的交锋中屡遭挫败,夏侯惇更是在战斗中失去一目。可惜在白门楼上,刘备未能为这位将才求情,致使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第二位是智勇双全的陈宫。这位兖州谋士不仅谋略过人,更具备统兵作战的才能。在兖州之战中,他几乎将曹操逼入绝境;在对抗刘备时,又多次让刘关张吃尽苦头。若非吕布刚愎自用,不听陈宫之计,三国历史或将改写。陈宫最终选择效忠汉室正统,而刘备当时实力尚弱,未能获得这位奇才的青睐。
第三位是荆州名将文聘。这位刘表旧将在归顺曹操后,长期镇守荆州与关羽周旋。在江陵、襄阳等地的拉锯战中,文聘多次挫败关羽的进攻,展现出卓越的防守才能。若刘备重用,必能成为蜀汉的栋梁之才。
第四位是益州猛将张任。在刘备入川之战中,张任先后击败黄忠、魏延,更设计射杀庞统,连张飞都险些命丧其手。诸葛亮不得不亲自出马,调集赵云等众将才将其擒获。可惜刘备未能劝降这位难得的将才,错失了加强蜀汉军力的良机。
两位能令孙权臣服的将领中,首推威震逍遥津的张辽。这位与关羽惺惺相惜的名将,曾以八百精兵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创下三国史上最辉煌的以少胜多战例。刘备在白门楼时曾为张辽求情,足见对其的赏识。若得张辽相助,蜀汉在荆州的防务必将固若金汤。
第二位是徐州名士陈登。这位深谙兵法的儒将,在吕布占据徐州期间多次暗中协助刘备。归顺曹操后,陈登在广陵等地屡挫吴军,让孙权束手无策。可惜刘备当时势单力薄,无法留住这位心向自己的将才。
谋略不输孔明的,当属徐庶这位奇才。他初投刘备时,便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可惜因母亲被曹操所掳,不得不离开。令人扼腕的是,在徐母去世后,刘备未能全力挽留这位旧部,致使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最终未能重返蜀汉。
此外,还有与刘备有过一面之缘的太史慈。这位东吴名将在投靠孙策前,曾与刘备并肩对抗黄巾军。若当时刘备能慧眼识珠,必能再添一员虎将。
细数这些错失的人才:高顺、陈宫、张任、文聘四位可退关羽;张辽、陈登两位能服孙权;徐庶智比孔明;太史慈勇冠三军。刘备若得其中一二,或许三国的历史就将改写。由此可见,人才得失实乃成就霸业之关键,这也正是刘备终其一生未能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