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长卷中,流传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田忌赛马》。这个故事发生在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讲述了齐国名将田忌与国君齐威王进行赛马博弈的智慧较量。
齐威王田因齐是田氏齐国的第四代君主。这里就引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齐国的开国君主明明是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子牙,按理说齐国国君应该姓姜才对,为何会变成田氏掌权呢?这个政权更迭的过程,颇有些鸠占鹊巢的意味,与东郭先生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要追溯这段历史,我们得从田氏家族的先祖田完说起。田完原名陈完,本是春秋时期陈国的贵族公子。他之所以流亡齐国,源于陈国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这场权力斗争的源头要追溯到陈完的父亲——陈国第十四任国君陈厉公。
陈厉公的母亲来自蔡国。在其父陈文公去世后,其兄陈桓公继位。然而蔡国人趁着陈桓公病重之际,突然发难,杀害了陈桓公及其太子,将陈厉公推上王位(这极可能是陈厉公暗中策划的阴谋)。陈厉公即位后迎娶蔡国女子为妻,这位夫人与蔡国权贵私通,频繁往返于两国之间,陈厉公也因此常去蔡国。陈桓公的幼子陈林对叔父弑父杀兄的暴行怀恨在心,最终联合蔡国势力设下圈套诛杀陈厉公,自立为陈庄公。
在这场血腥的权力游戏中,陈厉公可谓自食恶果。其子陈完不仅与国君之位失之交臂,更面临被株连九族的危险。为求自保,陈完只得仓皇逃往齐国。令人意外的是,这次逃亡竟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当时的齐国君主齐桓公非但没有将他视为流亡者,反而想授予他卿相之位。深谙处世之道的陈完婉言谢绝,表示能获得庇护已是莫大恩惠,不敢奢求高位。最终齐桓公任命他担任管理手工业的工正一职。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列国间流传着一个关于陈完的神秘预言。据说陈完出生时,恰逢周王室太史途经陈国。陈厉公请其为爱子占卜,卦象显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太史解读道:此子或将君临陈国?若不在本国,必在他国应验,且定是姜姓诸侯国。姜姓乃尧时四岳之后。物不两盛,待陈国衰微,其子孙必将兴起!
这个预言精准得令人毛骨悚然,不仅预言陈国将亡,更暗示陈完后人将取代姜姓齐国。考虑到当时周王室式微的处境,这很可能是周天子为挑拨诸侯关系使出的离间计,亦或是后世史家的穿凿附会。但无论如何,齐桓公对此置若罔闻的气度确实令人钦佩。
在齐国期间,陈完表现得谦逊低调,勤勉尽责,很快赢得众人好感。为融入当地,他将姓氏由陈改为田,从此史称田完。真正让田氏跻身齐国贵族之列的,是一次与宗室的联姻。这次婚姻同样源于占卜,结果竟与周太史的预言不谋而合,更精确预测出:五代之后田氏将位极人臣,八代之后权势无人能及。
联姻后的田氏起初默默无闻,那个惊人预言也逐渐沦为笑谈。然而五代之后,预言开始逐一应验。田完的五世孙田须无(田文子)被齐庄公封为正卿,获得与其他世家大族平起平坐的地位。其子田桓子继位时,正值齐国内乱频仍。他协助国君平定叛乱,清除权臣,为日后掌权铺平道路。更关键的是,田桓子暗中推行小斗收税,大斗放粮的政策,不动声色地收买民心。
随着田氏势力日益膨胀,齐国君主权力日渐式微,最终在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大背景下,田氏完成政权更迭。与同时期三家分晋的血腥分裂不同,田氏代齐过程相对平和。正如齐国名相晏婴所言:齐政卒归田氏。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这段权力交替的历史,既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格局的剧变,也折射出民心向背对政权更迭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