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蒙古国不治沙?美国专家认为:植树治沙弊大于利,是真是假?
创始人
2025-10-04 17:02:10
0

广袤的蒙古国,一个令人咋舌的邻邦,其国土面积惊人地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然而,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荒漠化与土地退化的问题正日益严峻,成为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难关。统计数据显示,超过七成六的蒙古国土地已深陷荒漠化的泥沼,而一年中动辄上百天的沙尘暴更是让牧民们的生活举步维艰,饱尝艰辛。

为何蒙古国未能大力推行治沙工程?此中缘由并非是他们缺乏意愿,而是诸多现实瓶颈如影随形,束缚了手脚。经济结构的高度单一,严重依赖畜牧业和矿业的收入,过度放牧使得广袤的草场变得贫瘠荒芜,而矿产的无序开发则在土地上留下了触目惊心的创伤。

蒙古国仅有三百多万的人口,分散在这片巨大的土地上,人口密度之低,每平方公里仅两人,这使得政府在动员大规模治沙时,劳动力资源显得尤为捉襟见肘。经济上的困窘更是雪上加霜,国家预算的有限性,使得政府不得不优先保障民生需求与出口贸易,治沙项目常常被挤压到次要位置。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加剧了干旱的趋势,气温的持续攀升加速了水资源的蒸发,对于本就资源匮乏的戈壁地区而言,植被恢复的难度更是被推向了新的高度。

谈及蒙古国的治沙努力,事实上,他们并非无动于衷。自加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来,国家便制定了详尽的行动纲领,并启动了“绿色长城”计划,旨在边境地区构筑一道抵御风沙侵蚀的林带。

然而,计划的执行过程却充满了坎坷。树苗的成活率普遍不高,这与其选择的树种抗旱性不足以及灌溉技术的落后息息相关。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牲畜数量如同失控的野马,从三千万头飙升至如今的七千万头,草原承载能力严重透支。尽管政府出台了限牧政策,但牧民们赖以生存的畜牧业,使得政策的推行步履维艰,减畜的举措触及了他们的生计根本。

矿业在蒙古国国民经济总值中占据了三成之高,出口煤炭和铜矿是国家外汇的重要来源。然而,矿产开采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并污染了水源,这无疑为荒漠化进程火上浇油。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蒙古国近三十年来,人为活动加剧了土地退化,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温床,其影响不仅局限于本国,更是穿过国界,直扑中国北方,笼罩了北京及华北地区。

2021年,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在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承诺,要在2030年前植树10亿棵,由此拉开了“十亿棵树计划”的序幕。

这项计划雄心勃勃,旨在动员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汇聚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力量。截至2024年5月,已成功栽种4200万棵树,尽管进展算不上缓慢,但距离宏伟目标尚有差距。蒙古国为此设立了专项基金,积极争取银行和商业组织的赞助,并与国际伙伴展开合作。

2023年,中蒙两国签署了框架协议,旨在建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中国将提供宝贵的技术支持,并分享库布其沙漠治理的成功经验,例如利用光伏板与植树相结合的防风固沙模式。在蒙古国南部,一个示范区已初步建立,通过种植耐旱灌木和落叶松,并尝试滴灌节水技术。

2024年,中国向蒙古国出口了7800株树苗,以弥补其在苗木供应上的缺口。联合国主办的研修班,也为蒙古国官员提供了学习中国“三北防护林”模式的机会,重点聚焦于草原生态的恢复。

然而,为何人们会感觉蒙古国的治沙进程依旧缓慢?究其根本,症结在于其经济结构对资源的过度依赖。畜牧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减畜政策无异于动摇国本,使得政府在推行时顾虑重重。尽管矿业开发受到环保法规的约束,但执行过程中的松懈,使得企业在完成开采后便弃地而去,留下千疮百孔的土地。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蒙古国的平均气温上升了2度多,干旱频发,沙尘暴更是直接从戈壁席卷至首都乌兰巴托。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沙尘暴,导致120人失踪,虽已找回104人,但仍有16人音讯全无,这残酷地展示了自然灾害的威力。蒙古国自身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匮乏,使其难以独自应对严峻的挑战,国际援助显得尤为关键。

中国与蒙古国的联合项目,已逐步扩展至日本和韩国,形成了一个东北亚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2025年,蒙古国将主办联合国土地可持续管理大会,由总统呼日勒苏赫亲自主持,届时将呼吁全球为“十亿棵树计划”的融资提供支持。坦白而言,蒙古国并非不致力于治沙,而是其自身能力有限,导致行动迟缓,成效显现缓慢。

然而,美国专家的观点为治沙热潮泼上了一盆冷水,他们认为大规模植树治沙弊大于利,此番论调虽显刺耳,却值得深入剖析。一些美国学者和媒体对大规模植树项目提出质疑,认为其不仅未能提供实质性帮助,反而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威斯康星大学和加州大学的研究表明,在沙漠地区大规模植树,极易消耗地下水资源,导致水位下降,河流干涸。沙漠本就水资源匮乏,而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使得一棵成熟的树木一年便能消耗数吨水分,在干旱地区过度种植,无疑是在挤占本地植物和动物赖以生存的水源。

报道指出,大规模植树有时会适得其反,两项研究均表明,盲目植树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损害。耶鲁大学的《环境》杂志警告称,巨型植树项目可能破坏原生生态,耗尽水资源供应,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增加火灾风险。

单一树种的种植极易成为火灾隐患,一旦遭遇极端天气,便可能导致大面积的火灾。非洲“绿色长城”项目便因诸多失败案例,例如树苗成活率低,忽视本地生态,引入外来树种干扰野生动物迁徙路线,以及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而饱受诟病。专家们通过模型分析指出,虽然植树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但若因此耗尽水资源,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

《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以色列在沙漠边缘的植树活动中,动用了重型机械和除草剂,对土壤的微生物层造成了破坏,影响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

这些批评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数据支撑的。例如,中国过去十年净增森林面积193万公顷,但在部分地区,植树造林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中国科学网的报道也指出,蒙古国沙尘暴的根源之一是矿业污染加速了土地荒漠化,在此背景下,植树治沙若不谨慎,可能进一步加剧干旱。讨论指出,沙漠本身并不适宜树木生长,强行种植,不仅是徒劳无功,更可能破坏生态。

肯尼亚的一项种树项目便因树木的尖刺刺伤牲畜,其果荚导致牲畜牙齿腐烂,最终饿死的情况而失败。专家们反复强调,植树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必须因地制宜,否则错误的选址和物种,其危害不亚于砍伐树木。

中国治沙的经验证明,科学的植树造林能够有效地逆转荒漠化。自1978年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以来,已累计治理荒漠化土地53%,沙尘暴的发生频率也大幅降低。库布其模式更是以其本土耐旱树种的选择、滴灌节水技术的使用以及光伏固沙等创新手段,实现了草原的恢复,且未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联合国对中国在荒漠化防治领域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中蒙合作中心的建立,是中国在推动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中国植树的主要目标是针对人为退化的土地,而非原始沙漠,其目的是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而非随意播种。专家们批评的是那些忽视了这一根本原则的植树项目。中国在选择树种时,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并通过先进的节水技术,将水资源消耗降至最低。植树造林在增加碳汇、缓解气候变暖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其正面效应远大于负面影响。

蒙古国的“十亿棵树计划”在借鉴中国经验的基础上,重点聚焦于栽种耐寒、耐旱的树种,并结合了限牧政策和矿业整改措施。2024年,蒙古国修订了环境保护法,旨在实现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尽管批评的声音不无道理,但并非绝对,关键在于科学的规划。

盲目且缺乏科学管理的植树确实会带来危害,但只要实施科学的管理,其益处将远大于弊端。中国在过去44年间,累计植树造林3174万公顷,成功将45%的荒漠化土地进行了逆转,这一事实有力地反驳了那些质疑的声音。尽管蒙古国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在国际合作的支持下,其治沙前景依然可期。植树治沙绝非伪科学,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因地制宜,并摒弃不必要的偏见。"

相关内容

旅游景点、酒店宾馆如何防控...
基孔肯雅热 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通过“清积水、灭成蚊、防...
2025-10-04 09:10:34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海盐...
中新网嘉兴10月3日电(黄彦君 王海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融合城市...
2025-10-04 09:10:07
乐山峨眉又一个网红地来啦!
9月28日,位于峨眉山市高桥镇严寺村的陶酒部落生态文旅园区正式开业...
2025-10-04 09:10:03
多元体验点燃长兴岛之夜,农...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市集人头攒动,公园游人如织,...
2025-10-04 09:09:52
国庆第三天,临沧芒来草山千...
国庆佳节,举国同庆。10月3日,临沧市耿马自治县芒来草山化身为“云...
2025-10-04 09:09:36
国庆第三天,青铜峡黄河大峡...
2025年10月3日,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迎来国庆假期第三日游客...
2025-10-04 09:09:25
国庆敦化两日游,禅意山水与...
金秋十月即将到来,敦化,这座充满历史与文化的城市,正以最美的姿态迎...
2025-10-04 09:07:59
广西龙胜国庆迎客忙:多元体...
中新网桂林10月3日电(韦吉阳 章艳)国庆假期1日至3日,广西桂林...
2025-10-04 09:07:41
从“旁观”到“入戏”,襄阳...
国庆中秋假期,襄阳文旅市场再度火爆,线上酒店、景区、住宿搜索量大幅...
2025-10-04 09:07:33

热门资讯

原创 1... 这张珍贵的黑白照片定格在1977年9月9日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当天,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正式落...
原创 投... 马超:从西凉雄狮到蜀汉困兽的悲剧人生 马超,这位三国时期威震西凉的猛将,以其过人的武艺和军事才能闻名...
明代有两个朝廷,有事情该听谁的...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设立陪都的朝代屡见不鲜。唐朝曾以洛阳为东都,北宋则以河南府为西京,明代同样设...
原创 日... [熊猫]中国和日本的恩怨情仇早在上个世纪就开始了!两国也给对方互相起了带有侮辱性质的“外号”。 我...
秦国四大将白起,蒙恬,王翦,但... 在秦国璀璨的将星中,若要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名将,白起、蒙恬和王翦无疑是毫无争议的人选。至于第四位...
原创 吕...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路豪杰如璀璨星辰般闪耀在华夏大地上。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位名...
见到孝庄的复原图后,才懂为啥皇... 当《孝庄秘史》那悠扬婉转的主题曲在耳畔响起时,仿佛有一扇时光之门缓缓开启,将我们带回到那个金戈铁马、...
刘备骗他、诸葛亮欺他、关羽瞧不... 三国风云中的智者鲁肃:从寒门才子到东吴栋梁 东汉末年那个群雄逐鹿的乱世,华夏大地烽火连天,英雄豪杰如...
原创 关...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英雄豪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刘备麾下聚集了当时最为杰...
原创 三... 2015年夏天,当22岁的费南多从葡超租借加盟重庆当代的时候,恐怕没人能预料到这个巴西小伙子会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