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知道大禹治水的事儿,小时候课本里就讲,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可敬业了。但你知道吗,大禹治水,可不只是把水患解决了那么简单,这里头可能还有更大的事儿。有说法称,大禹在疏通河道的时候,顺便把华夏给统一了,这可不是我瞎掰,考古可有新证据呢!
以前光知道大禹治水厉害,带着大伙疏通河道,让泛滥的洪水有了出路,老百姓不用再受洪水的苦。可后来研究发现,这治水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从文献记载来看,治水可不只是个水利工程,那得组织好多人,协调各个地方的力量。这么一来,不同地区的人就得合作,交流自然就多了起来。你想啊,以前各个部落可能都顾着自己那一片儿,这下为了治水,得一起干活,慢慢地,联系就紧密了,认同感也强了。
再说说考古发现。前几年,社科院考古所的山东队在安徽蚌埠市的禹会村,发现了一个龙山文化遗址,可不得了。这遗址里有个长方形的土台基,上头盖着一层白土,台基偏北处有烧祭面,南面还有密密麻麻 35 个长方形柱坑,大小、距离都差不多。考古队推测,这些柱坑可能是当年涂山大会时,各部落代表插旗杆用的,用来表明自己部落参会了。而且这遗址里出土的陶器,啥样的都有,有山东龙山文化的,有河南龙山文化的,还有南方来的,这说明啥?说明当时来参加大会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地方的文化都汇聚在这儿了。这涂山大会,很可能就是大禹治水成功后的庆功会,这么多部落都来参加,大禹的威望一下子就起来了,有了这威望,统一各个部落就有了群众基础。
还有啊,河南登封的王城岗遗址,一开始发现了个小城,面积不大,学术界不太认可这就是禹都阳城。后来又接着挖,嘿,在小城外面发现了一个大城。根据碳十四测定,大城的年代正好和文献推定的夏代时间差不多。这下就有说法了,这大城很可能就是禹都阳城,也就是夏朝最早的都城所在地。都城都有了,这不就说明大禹那时候已经有了比较集中的统治中心,国家的雏形都出来了。
从这些考古发现来看,大禹治水真不简单。治水过程中,他把各个部落的力量整合起来,大家一起干活,交流合作,慢慢地就有了统一的意识。再加上涂山大会树立的威望,以及都城的确定,这一系列事儿串起来,说不定真的就是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顺便把华夏给统一了。你说这大禹,是不是太牛了点?看来老祖宗留下的传说,真的得好好研究研究,说不定里头藏着咱们华夏文明起源的大秘密呢。 你对这事儿咋看?是不是也觉得挺神奇的? 欢迎在评论区唠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