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曹丕登基,魏国开国算起。压制外戚,一直都是魏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而在之前的二十多年里,魏国的几位太后和皇后,在政治上基本也都没什么存在感。不管是曹操的媳妇,还是曹丕的两个媳妇,以及曹叡的媳妇,都没有什么政治话语权。
可是到了曹叡去世之后,情况微微有点不同。
曹叡的媳妇郭氏,虽然没有处理国家政务的权力,但是她有小皇帝的抚养权!哪怕小皇帝曹芳,和她半点血缘关系都没有,依然如此。
而皇帝的抚养权,往往就附带了一些别的权力。
所以在这里,我们就得稍微讲讲这位郭太后了。
之前讲到曹叡的感情生活的时候,我们曾经提到过:这位郭太后,原本也是出身于一个世家大族。她的老家,在今天的青海西宁一带,当时这里叫做西平郡。
所以,郭太后的家族,也被称作是‘西平郭氏’。
而在三国时期,郭家在青海西宁一带,原本也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可是后来,在曹丕做皇帝期间,青海当地发生了叛乱,郭家也有人参与了。
所以后来,郭太后全家就都遭了殃。参与造反的,基本全都被杀的。而那些被牵连的人,则是被流放罚没,或者干脆送到洛阳当奴为婢。
就这样,郭太后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家族原因,被从青海送到了洛阳。
到了洛阳皇宫之后,机缘巧合之下,那时候作为宫女奴婢的郭太后,就认识了曹叡。而郭太后本人,长得确实很好看,所以就被曹叡看上了。
再加上那时候的曹叡,也不太受宠,估计在宫里也没人愿意搭理他。恰好有这么一个美女,对他另眼相看,这让曹叡也很心动。
所以,等到曹叡登基之后,曹叡就让这个郭姑娘,做了自己的妃子。
再后来,郭姑娘对曹叡百依百顺,让曹叡特别开心。所以,到了曹叡在位后期的时候,她就成了曹叡最宠爱的女子。
而到了曹叡临终之前,因为曹叡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养子。在这个时候,曹叡必须得找一个女人,来替自己养这个养子。于是最后,曹叡在临终之前,就想到了这位郭姑娘。
就这样,在曹叡临终之前,郭姑娘被立为了皇后。然后没过几天,曹叡就死了,郭姑娘直接从皇后变成了太后。
可能是曹叡在临终之前,已经对未来的事情,有了一些预判。也可能是在曹叡眼里,他真的很爱这位郭皇后。反正后来,曹叡在位后期的时候,不但赦免了郭姑娘的家人,而且还给他们安排了工作。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
曹叡给他们安排的岗位,不是去参与朝政,而是让他们负责一部分京城禁卫。
郭皇后的父亲早逝,所以曹叡提拔了郭家的另外两个长辈。郭皇后的叔叔郭立,被任命为骑都尉,负责管理羽林卫;郭皇后的堂叔郭芝,被任命为虎贲中郎将,管理虎贲军。
羽林军和虎贲军,当年在汉朝的时候,都是京城最核心的禁卫军队。比如当年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何进家族就曾经管过这两支军队。而到了魏国这里,魏国最核心的禁卫军队,是中领军麾下的五营兵马。但是羽林卫和虎贲军的编制,依然还在。
等到曹叡去世,郭姑娘成了太后之后,郭家在这两支禁卫军队当中,依然有很强的控制力。
而这样一来,等到曹爽拿掉了司马懿的禁卫军权,控制住了中领军五营兵马之后。郭家手里的这部分禁卫兵权,就成了他最后要拿到的一部分兵权了。
一旦这部分禁卫兵权,也到了曹爽手里,那么曹爽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了。
可问题是,想要拿到最后这一部分禁卫兵权,就势必要和这位郭太后起冲突。而那位郭太后,为了自己的安全,显然也不可能乖乖交出这部分权力。
难道,曹爽还能直接发动一场政变?囚禁了郭太后?强行拿走这部分兵权吗?
谁说不能啊!
公元247年,就在司马懿被夺走禁卫兵权一年多以后,曹爽再次出手了。这一次,他听取了何晏、邓飏等人的建议,直接对郭太后下手!
在曹爽的逼迫下,郭太后这位太后,直接被迁往永宁宫,被曹爽直接软禁了起来。而郭太后被软禁之后,郭家的所有禁卫兵权,也全部被曹爽趁势拿掉了。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整个魏国的高层,再次哗然。
曹爽到底要干什么?
这个问题,摆在了当时魏国所有高层的面前。
一个大臣,软禁太后,夺走京城的所有禁卫兵权,这已经近乎是一场政变了。
而且,此时大家忽然发现:曹爽的权势,似乎已经超过了一个正常的辅政大臣,应有的范围了。
京城的禁卫军队,全部都由曹爽的兄弟控制;魏国的尚书台,也就是国家中枢决策部门,完全由曹爽的心腹把持;司隶校尉和河南尹,也都是曹爽的党羽担任。
此时的曹爽,如果愿意的话,完全有能力废立皇帝,再演一遍董卓的故事了。
于是,在这个时候,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两个关键人物。
一个是小皇帝曹芳。
另一个,自然就是司马懿了。
说是小皇帝,但是到了这一年,曹芳其实都已经16岁了!这个年龄的曹芳,完全有能力自己出来夺权。只要曹芳有一点夺权的表现,此时还是有很多大臣,愿意站出来支持曹芳的。
可问题是,曹芳的表现,却让大家非常失望。
在曹爽发动政变,迁走郭太后将其软禁的那一天,曹芳只是一味哭泣。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和之前曹家的三代当家人相比,这样的曹芳,简直不像是曹家人啊!
眼见曹芳没啥反应,大家又开始观察司马懿。
结果,此时司马懿的态度,更让大家无奈。
司马懿病了。
而且,他生病的理由,让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应当。
这一年,司马懿已经69岁。多年的征战,早已透支了司马懿的生命,让他无比衰弱。
而且,还是在这一年,司马懿的发妻张春华,因病去世了。
发妻的去世,多年征战带来的病患,彻底拖垮了司马懿。
所以,在此之后,司马懿一病不起,俨然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曹爽废置中垒营和中坚营,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在这里,我们就要解释一下魏国的中央军事制度了。
正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首都,肯定要有一支精锐军队驻扎。而皇帝为了安全,肯定不可能把京城的精锐,全都交给某一个大臣来全部管理。
如果一个大臣,能够完全统领京城的所有军队,那就随时有能力轻易造反,挟持或者干掉皇帝了。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稳定的古代政权,往往会把京城内的军队,分成好几个部分,然后分别交给不同的人来管理。在很多时候,皇帝为了安全,还会把这些军队,分别交给彼此有矛盾,或者政治阵营相互对立的人来管理。
而魏国这边,同样也是这么设计的。
在魏国的军事体制下,京城的守军,被分成了多个分部。最核心的禁军力量,归中领军管理。
中领军麾下,下设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五个营。这五个营,各自职能不同,各自承担一部分京城和皇宫的禁卫工作。
显然,如果有人能够全部控制这五个营的军队,就等于是控制了魏国京城的绝对武力,接下来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而在之前的几年里,京城的禁卫,一直都是由曹爽和司马懿,分别统领的。五营的那些将军、校尉、统领,也都分别是曹爽和司马懿各自的人。这样一来,两位辅政大臣相互制衡,才能确保京城的安全。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曹爽突然发难,废掉了五营当中的中垒营和中坚营。
所以我们猜一下,这两个营,之前是谁说了算的呢?
答案无疑正是司马懿了。
而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
曹爽提出,要废置这两个营,彻底拿走司马懿的京城禁卫之权,司马懿能同意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而当时的情况,也确实如此。在曹爽提出废置两营之后,司马懿坚决表示反对。
但是没有用。
史书上没记载,当时司马懿具体是怎么反对的。而为了拿掉这两个营,曹爽到底又做了什么。
反正最后,曹爽硬顶着司马懿的反对,拿掉了这两个营的编制。而这两个营的士兵,则是被他拆分之后,交给了自己的弟弟来统领。
自此之后,司马懿再无京城禁卫之权。
而与此同时,这件事背后所反映的东西,则是更值得大家深思。
京城禁卫之权,对于辅政大臣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权力。但是一个辅政大臣,能够强顶着另一个辅政大臣的反对,硬是拿走他的禁卫指挥权。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在帝国中枢,此时曹爽的权力,已经远远大过了司马懿。他可以绕过司马懿,直接执行自己的命令。
连兵权都能随意拿掉,那么人事权、财政权,以及其他的权力,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原来,不知不觉之间,曹爽对于魏国中枢大权的控制,已经高到了这个地步。
……
面对曹爽的进攻,此时的司马懿,或许第一次有了慌乱的感觉。
一个失去了京城禁卫指挥权的辅政大臣,到底还有多少权力呢?
可是很快,老成的司马懿,就逐渐冷静了下来。因为此时的司马懿,意识到了其他几个关键点,几个曹爽此时未必能注意到的关键点。
因为除了他俩之外,还有一个人,其实也有一部分的京城禁卫指挥权。
这个人,就是宫里的那位郭太后,曹叡的皇后。
在曹叡去世之后,这位郭太后虽然一直居于深宫,但是她的家人,却执掌了一部分皇宫禁卫。
只要郭太后家还掌握一部分禁军,曹爽在京城,就算不上一家独大。
第二,就在曹爽发动这次夺权进攻之前,东吴那边,有一个关键人物去世了。
这个人,就是陆逊。
有关陆逊的死,后面我们讲东吴那条线的时候,会着tu.yg7x.cn/68HL3重说明。而在这个时间点,东吴那边,内部已经快闹翻天了。
东吴的内部斗争,和司马懿当然没什么关系。但是陆逊的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是一个标志。
自此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司马懿无敌了。
蜀汉那边,诸葛亮已死。东吴这边,陆逊已经不在。往后的历史上,虽然还有羊祜、陆抗、杜预之类的狠人。但是这些人,此时都还比较年轻,都还没成长起来。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司马懿在军事领域,基本上就是无敌的。魏蜀吴三国之类,不管是哪一个国家,万人以上的公平大战,司马懿几乎都可以轻易碾压过去。
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第三,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也是司马懿不得不重视的。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魏国皇帝,曹芳。
这一年,曹芳已经14岁了。
放到当年东汉时期,汉和帝14岁的时候,都已经能发动政变,直接干翻整个外戚窦家了。
所以,此时的曹爽,虽然看似势大,但司马懿却并依然不是tu.yg7x.cn/62egc特别忌惮。因为在他看来,这场权力的争夺战,他并不是真正的主角。
最大的主角,此时在司马懿的眼里,还是那个小皇帝曹芳。
别看曹芳此时年龄不大,但如果他再大一点,有了强烈的权力欲望之后,他会怎么看曹爽呢?
所以,面对此时曹爽的强势,司马懿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不光没有反击,反倒是任凭曹爽,向自己的势力范围进攻,主动进行了退让。
当然,在私底下,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地方,司马懿也开始暗中进行了更多的布局。所有的一切,都只为了最后的必杀一击。
……
可能是因为司马懿的退让,让曹爽有了更多的自信。在拿掉了司马懿的禁卫指挥权之后,曹爽并没有等到预想的反击。相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所有人都对他越发顺从。
这让曹爽有了一个判断。
或许,司马懿真的已经老了。
如今的魏国朝堂上,已经无人能够再阻止他。他也完全有能力,去摄取更多的权力!
于是,一年多以后,公元247年,曹爽再次出手。
而这一次,他出手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那位郭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