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曾炟、通讯员吴唯容、钱丽清9月7日报道:9月5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 “在滴水湖畔,读懂浦东——《浦东新史》新书分享会”在朵云书院・滴水湖店温情启幕。这场活动不止是一次新书发布,更是一次对浦东开发开放35年辉煌历程的深度回溯。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港城集团等相关单位领导莅临现场,与读者共同见证这场 “跨越时代的对话”。
下午 4 时,伴随着滴水湖的粼粼波光,分享会正式拉开帷幕。知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何建明携《浦东新史》亮相,将这部耗时三年打磨的纪实文学作品带到读者面前。作为一部聚焦浦东开发开放 35 年变迁的力作,《浦东新史》既有宏大的历史视野——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浦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崭新实践,到陆家嘴金融城崛起、临港新片区启航的空间演进;更有细腻的人文关怀——书中刻画了一代代建设者从“打地基”到“盖高楼”的奋斗群像,勾勒出城市精神与人文温度的鲜活轮廓。
分享中,何建明回忆起创作历程:为捕捉真实的浦东,他先后深入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外高桥保税区等地,采访了上百位创业者、企业家、基层干部和普通劳动者。这些藏在时代背后的个体故事,最终汇聚成这部 “有温度的历史”,也让现场读者频频动容。
“上世纪90年代的浦东还是一片农田与旧厂房交织的土地,而如今已崛起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与科创高地。”分享会通过“作者讲述”“编辑解读”“建设者对话”“读者互动”等环节,构建了一场多维对话,带读者回到浦东开发初期的艰辛岁月。
作为临港建设的亲历者,原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办公室副主任朱罗江的分享格外引人共鸣。“2019 年临港新片区刚揭牌时,我站在这里规划,眼前还是一片芦苇荡与海水;短短几年过去,人工智能企业、高端制造园区、世界级港口依次落成,这一切都是无数建设者日夜奋战的结果。”读者们透过嘉宾们的讲述,仿佛看到了那片热土上曾经沸腾的建设场景。
在读者互动环节,一位企业读者问及浦东的精神内核以及未来应如何继承这种精神。何建明回应道,浦东的精神在于敢闯敢试、开放包容、追求卓越,这种精神需要每一代人去不断诠释和传承。
“愿临港成为智慧与人文交汇的典范”“希望这里成为全球青年追逐梦想的舞台”…… 活动现场,“写给未来的临港”明信片寄语环节成为活动另一高潮。现场邀请嘉宾与读者们提笔,将对临港的祝福与憧憬落于特制的书店明信片上。这些承载着期待的明信片,将由主办方统一收藏,在未来特定时间公开展示,成为连接当下与未来的 “时空胶囊”。
选择在临港举办这场分享会,颇具象征意义。答案藏在朵云书院·滴水湖店的窗景里——远眺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化楼宇,近观是碧波荡漾的滴水湖,传统与现代、自然与都市的交融之美,恰是浦东发展的生动写照。而作为浦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港新片区自 2019 年揭牌以来,早已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浦东新史》中,临港新片区被单独列为独立章节,深度记录其战略崛起历程:从全国首个“环湖智慧城市”规划的提出,到特斯拉超级工厂创造的“临港速度”,再到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的智能突破;书中还首次披露了诸多一线决策与建设细节——何建明在创作中多次实地走访,与片区规划者、工程师、招商团队和首批入驻企业家深入交流,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临港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何建明在书中写道,这里承载的不仅是浦东自身的发展使命,更代表着中国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