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小听说蝗灾可怕,长大后却发现:我们这代人根本没见过
创始人
2025-10-04 01:33:53
0

从小听说蝗灾可怕,长大后却发现:我们这代人根本没见过

片头:尊敬的审阅人员和品鉴读者:本文是经过严格查阅相关权威文献和资料,形成的专业的可靠内容。 全文数据有据可依,可供查证。我问你个问题:如果告诉你从春秋到民国平均每三年就被蝗虫洗劫一次的中国,现在已经连续几十年没有蝗灾了,你会觉得这是奇迹还是很正常?但这事真发生了而且就在我们身边,当乌克兰扎波罗热市刚刚遭遇蝗灾侵袭,专家说是战争破坏了水库加上干旱导致时,很多中国人猛然意识到——我们好像已经很久没见过铺天盖地的蝗虫了。

1949年之前黄淮这个地方大概每隔三到四年就会有一次大规模的蝗灾发生,1943年呢仅仅在河南这一个地方飞蝗就把七个县的庄稼都吃得干干净净,那种漫天皆为蝗虫的景象现今的年轻人根本想象不到,中国古代的人将“蝗”字的左边写成“虫”右边写成“皇”这极为形象地体现出他们对这种“虫中之王”的敬畏之情。转折点出现在1951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马世骏收到了来自老朋友钦俊德的信,邀请他回国加入根除蝗虫的战斗,这位海归博士做了个看起来很疯狂的决定——放弃美国的优渥条件回国对付小小的蝗虫。

那个年代搞科研究竟有多艰难呢?马世骏团队中陈永林与郭郛这两位年轻人在蝗虫老巢深处的河堤牛棚中安营扎寨与老乡所养的牛作邻居,于苍蝇纷飞、粪臭扑鼻的环境里日夜对蝗虫进行观察,更为离奇的是陈永林曾患上恶性疟疾被急速送往数百公里外的县城医院这才保住了性命。真正的突破来自一个发现,过去人们一直觉得蝗灾就是蝗虫太多了想办法杀死它们就行,但马世骏团队发现了关键线索:在滨湖蝗区和内涝蝗区水位的高低决定飞蝗的繁殖数量——淤滩越大,飞蝗产卵场所就越多,浸水多的地方蝗卵则会死亡。这个发现彻底地颠覆了传统的思路:治蝗并非治虫,而是治水!通过对水利条件、植被条件、土壤条件进行改变使蝗虫失去其生存的环境。

效果立竿见影。1977年10月24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庄严宣告:"飞蝗蔽日的时代一去不返——危害我国数千年的东亚飞蝗之灾,已被我国人民和科学工作者控制,连续十多年没有发生蝗害!"从1951年启动到1973年收官,22年间中国从蝗灾频发变成基本控制蝗害但故事还没结束。1999年刚从马世骏门下博士毕业的康乐发现蝗灾死灰复燃,面对新挑战他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不光要治蝗虫还要从基因层面搞懂蝗虫为什么聚群成灾。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简直是烧钱。蝗虫基因组是人类的2.5倍、果蝇的30多倍,康乐毅然申请了100多万的经费投入到这项看似"奢侈"却意义重大的研究中,同事们都觉得他疯了——用分子生物学研究蝗虫行为,这不是杀鸡用牛刀吗?

结果康乐团队发现了一个惊人秘密:把群居型蝗虫改为散养,4小时后就变成散居型,而把散居型蝗虫聚在一起,32到64小时内会变为群居型。控制这种转变的竟然是多巴胺——没错就是让人类感到快乐的那种物质。蝗虫聚群时体内多巴胺水平会升高。更厉害的是他们找到了蝗虫真正的群聚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以及它的特异性嗅觉受体。一旦把这个受体敲除蝗虫就再也无法聚群了。这就像找到了蝗虫的"聚会邀请函",可以伪造假邀请函让它们走散也可以直接屏蔽掉接收邀请函的能力。

农业部2014年发布的全国蝗虫灾害治理规划显示,生物防治比例要每年提高4个百分点,2020年达到70%以上。现在我们用绿僵菌这种真菌对付蝗虫,动物所对绿僵菌进行了一系列遗传改造让它们的杀虫效力增加了20%到40%。有意思的对比是2020年非洲蝗灾席卷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达26万多公顷是25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蝗灾。而中国呢?我们的年轻科研人员坦言从未见过真正的蝗灾。从马世骏的一个计算器到康乐的基因组测序,从“改治结合”到“精准控制”,中国在70年时间里彻底改写了与蝗虫斗争的历史,如今蝗虫甚至成为了研究帕金森病的动物模型,昔日的“虫皇”已然变为为人类服务的实验材料。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面对蝗虫有些国家年年受灾,有些国家却能将其彻底驯服?答案或许就在于是否愿意投入足够的科研力量,是否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深入研究。毕竟真正的科技突破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参考信源: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报】战胜千年蝗灾的中国攻略) 农业部—(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农药资讯网—(中国蝗虫学研究60年) 观察者网—(乌克兰扎波罗热地区出现蝗灾)中科院空天院—(中科院空天院遥感监测沙漠蝗虫灾情 支撑动态预警科学防控) 界面新闻—("蝗灾"是如何从中国消失的?) 北京晚报—(义无反顾的科研之旅|《大先生》今日播出康乐院士解密蝗虫成灾奥秘)

相关内容

美联邦政府“停摆”可能持续...
据美国媒体2日报道,预计美国国会参议院3日将再次就延长联邦政府资金...
2025-10-03 13:09:01
原创 ...
西周王朝的兴衰历程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顺应天下民心,联合各...
2025-10-03 13:05:42
原创 ...
三国时期顶尖谋士群英谱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代无疑是...
2025-10-03 13:05:20
女博主:C罗明年婚礼将邀请...
女博主:C罗明年婚礼将邀请梅西
2025-10-03 13:05:03
广西省立桂林图书馆旧址揭牌
中新网广西新闻9月4日电(常诗悦)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2025-10-03 13:05:02
现场观看阅兵式后,日籍老战...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
2025-10-03 13:04:46
C罗和乔治娜现身自己新开的...
C罗和乔治娜现身自己新开的植发诊所
2025-10-03 13:04:45
一起去看中国瓷器在土耳其托...
托普卡帕宫位于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在15世纪至19世纪期间曾...
2025-10-03 13:04:34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以绝...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长河中,谶语这种神秘的预言形式曾多次出现,...
2025-10-03 13:04:19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靖难之役与朱棣皇位合法性的历史辨析》 在历史学界,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的过程一直...
原创 丁... 历史教材插图风波:还原一个真实的丁汝昌 近日,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历史丛书《写给孩子看的...
原创 关... 关羽与张辽的爵位比较:汉末名将的荣耀之路 在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关羽和张辽虽分属蜀汉与曹魏两...
曹操谥号为“武”,曹丕为“文”... 历史上的魏武帝——曹操的传奇人生与谥号由来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卷中,魏武帝曹操无疑是一个极具影响力...
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为太子?这3... 靖难之变与永乐盛世:明成祖朱棣的传奇人生 \"靖难登基势顺天,迁都跋涉扭坤乾,五征北漠黄尘定,七下...
原创 他... 在元末风起云涌的乱世之中,涌现出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不仅率先揭竿而起反抗元朝暴政,更以少胜...
“上海现代”大展:从历史的棱镜... 在上海美术馆41米层的展厅内,一场名为“上海现代”的展览(8月28日-10月7日)正以不同寻常的历史...
再现浦东开发开放壮阔历程 《浦... 东方网记者曾炟、通讯员吴唯容、钱丽清9月7日报道:9月5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 “在滴水湖畔,读...
原创 曹... 《曹操的霸业传承与继承人之争》 熟读《三国演义》的读者都了解,曹操作为东汉末年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
2025年9月7日 新华纵横(... 【标题】重磅纪录片|山河千古在(三) 【字幕】“小猫”是伴随我一生的名字。——王济堂 【字幕】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