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社科界
编者按
临沂,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孕育了灿烂的地域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情怀。为全面展示临沂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社科联、临沂市网信办、沂蒙文化学会共同组织开展了“临沂文化符号”评选活动。活动历经网络与报纸投票、专家评选等环节,最终确定了“100项最能代表临沂的文化符号”,并编辑成《临沂文化符号》一书。
本书不仅系统梳理了临沂的文化精华,还通过“相关链接”与交通提示等细节,增强了知识性与实用性。 从地理、历史到红色文化,从非遗、遗存到特产,书中内容丰富,是了解临沂文化的绝佳读物。
今日起,我们将以专栏形式,陆续在公众号上分享《临沂文化符号》的精彩内容,带您深入了解这些独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背后的故事。若您对书中内容有任何建议或补充,欢迎留言交流,让我们共同见证临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抗战初期,在国民党顽固派与日伪政权双重压迫挤占下,沂蒙地区党组织和人民军队活动空间被极大压缩,生存面临着严重威胁,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解决好组织动员、给养保证、经济建设等问题,刻不容缓。
1940年7月,在抗战烽火中迎来了山东各界联合大会召开的伟大时刻。出席大会的代表,肩负着全省人民的重托,冲破敌人无数封锁线,经过艰苦跋涉,集聚到燃烧着抗日烽火的沂蒙山区。当时山东分局机关驻地——沂南青驼寺村一下子活跃起来。老百姓用惊异的眼光看着这些四面八方来的陌生人:有进步的国民党党员,有八路军代表,有前清的举人,有新建民主政权的县长,有须发斑白的抗战老人,有短发的女学生,也有裹着小脚的老大娘……不同的口音,不同的着装,但他们中间却又融贯着一个共同的信念。
7月26日,在两棵千年银杏树下,山东省各界联合大会隆重开幕。大会到会代表300余人。会议历时1个月。经过充分酝酿,一致否决了国民党圈定的所谓山东出席国大的代表,选举出代表山东民意的国大代表;成立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审议通过《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选举成立了全省统一的权力机关——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8月26日,在完成各项议程后大会隆重闭幕。
大会召开期间,日伪军经常到大会驻地附近进行骚扰。8月18日,日伪军侵占青驼寺村。可会场内早已空荡无人。恼羞成怒的日伪军放火焚烧会场,两棵银杏树也未能幸免。后来,其中一株又奇迹般复活过来。
此后,山东省临参会、山东省战工会先后制定了《减租减息暂行条例》《人权保障条例》等一系列条例、章程,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40年9月省战工会召开全省行政会议,会后陆续颁布了山东各级参议会和各级政府组织条例。1941年7月4日,中共山东分局提出了十项建设运动,特别提出“建设真正民主的抗日政府”,从而掀起了民主建政的高潮。这样,山东抗日根据地就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完整系统的抗日民主政权。
1943年8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更名为“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1945年8月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改名为山东省政府,黎玉为省政府主席,宣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政府成立。
战工会纪念馆始建于1990年,历史资料保存完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馆内矗立“抗日民主政权”纪念碑,总高8.5米正面为徐向前题词,两侧分别为谷牧、杨得志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