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不是突然来的!从东汉崩塌到三足鼎立,藏着3个关键转折点
创始人
2025-10-03 20:32:55
0

提到三国,多数人先想到刘关张、诸葛亮,却少有人知道:魏蜀吴三足鼎立,并非一夜形成,而是东汉末年近30年动荡“熬”出来的。今天就拆解这段历史,看乱世如何一步步催生出三国格局。

第一个转折点:黄巾起义撕开东汉的“口子”,军阀趁势崛起

东汉末年的乱局,得从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说起。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轮流掌权,加上天灾不断,老百姓活不下去,张角带着“太平道”信徒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几十万农民揭竿而起。

东汉朝廷慌了神,自己的中央军早就没战斗力,只好下命令让各地州牧、太守自己招兵平叛。这一下相当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地方官们借着平叛的名义,疯狂扩军抢地盘,把辖区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比如袁绍拿下冀州,曹操在兖州招兵买马,孙坚在江东站稳脚跟,这些后来的“军阀大佬”,最初都是靠镇压黄巾起义发的家。

更要命的是,黄巾起义虽被镇压,但东汉朝廷的权威彻底没了。各地军阀表面上听朝廷的,实际上谁都不听调遣,甚至互相攻打。此时的东汉,早已是“名存实亡”,就等着有人来彻底打破局面。

第二个转折点:董卓乱政与群雄讨董,天下彻底分裂

如果说黄巾起义是“裂口子”,那公元189年的董卓乱政,就是把东汉彻底“拆碎”。这一年汉灵帝去世,大将军何进想除掉宦官,却引狼入室,召董卓带西凉军进京。结果何进先被宦官杀死,董卓趁机带兵掌控京城,还把少帝废掉,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自己当起“摄政王”,专权跋扈,甚至火烧洛阳。

董卓的暴行激起天下不满,袁绍、曹操、孙坚等18路诸侯组成“讨董联盟”,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讨伐董卓。可这联盟看似热闹,实则各怀鬼胎——诸侯们没人真的想灭董卓,反而借着讨董的名义抢地盘、扩势力。比如孙坚虽在前线打董卓,后方却被袁绍的人偷袭;曹操孤军追击董卓,差点丧命,最后只能狼狈退回兖州。

讨董联盟散伙后,天下彻底陷入“军阀混战”:袁绍和公孙瓒打“界桥之战”争河北,曹操在中原收拾黄巾军残部,孙策(孙坚之子)渡江取江东,刘表占荆州,刘璋守益州。此时的中国,已经分裂成十几个割据势力,没人再把汉献帝当回事,只有曹操看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

第三个转折点:赤壁之战定乾坤,三足鼎立雏形显现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之后用了7年时间统一北方,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军阀。公元208年,曹操率领20万大军(号称80万)南下,想一举吞并荆州、江东,统一天下。

此时的局势本对曹操极为有利:荆州牧刘表刚去世,儿子刘琮直接投降,刘备只能带着百姓往江陵逃,眼看就要被曹操追上。可没想到,刘备派诸葛亮去江东说服孙权,孙刘两家决定联手抗曹,在赤壁摆下战场。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熟悉却关键:周瑜用“苦肉计”骗曹操,黄盖带火船偷袭曹军水寨,加上曹军士兵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还闹瘟疫,一场大火下来,曹操大军死伤惨重,只能狼狈北撤。赤壁之战后,曹操暂时放弃了南下的想法,转而经营北方;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南部四郡,后来又拿下益州,有了自己的地盘;孙权则巩固了江东,还占领了荆州东部。

到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打败曹操,自称“汉中王”,此时刘备占据益州、汉中及荆州部分地区,孙权占江东、荆州东部,曹操占北方,三足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三国时代,终于正式到来。

回看三国形成的过程,从黄巾起义到赤壁之战,近30年的动荡里,没有谁是“突然成功”的:曹操靠“挟天子”稳占先机,刘备靠“仁德”和诸葛亮的谋划慢慢崛起,孙权靠父兄打下的基础守住江东。这段历史也告诉我们:乱世中的格局,从来不是偶然,而是实力、时机与谋略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觉得中国历史像团乱麻,朝代太多记不住?别担心!今天用唠家常的方式,带你顺着时间线梳理五千年故事,看完这篇,下次聊历史你就是最懂行的那个!

一、先记18字口诀:轻松拿捏历史框架

想快速入门,先背这个“记忆密码”: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到今朝。短短18个字,把中国历史的核心朝代全串起,就像有了一张历史地图,后续知识点往里面填就行,超简单!

二、上古到先秦:文明从萌芽到热闹

1. 夏商周:神话落地成王朝

- 夏朝(约前2070-前1600):中国第一个“家天下”王朝。大禹治水有功威望高,儿子启却打破“禅让”传统,自己当起首领。以前有人怀疑夏朝是否存在,直到河南二里头遗址挖出宫殿地基,才算实锤了它的存在。

- 商朝(前1600-前1046):青铜和甲骨文的黄金时代。那会儿的人遇事爱占卜,甲骨文就是他们的“占卜日记”;商纣王虽因“酒池肉林”成了暴君代表,但商朝疆域比夏朝大了三倍,实力可不弱。

- 周朝(前1046-前256):最长寿的王朝,分西周和东周。西周靠“分封制”把亲戚功臣派去各地管事儿,稳固了统治;东周又拆成春秋和战国,诸侯打了500年仗,却意外催生出“百家争鸣”——孔子讲仁爱、老子谈无为、孙子写兵法,各路思想大咖辈出。

三、秦汉三国:大一统与英雄辈出

1. 秦汉:铁血开拓的400年

- 秦朝(前221-前207):秦始皇用10年灭六国,第一次统一中国。他搞“书同文、车同轨”,修长城、建驰道,堪称古代“基建天花板”。可惜暴政太狠,才15年就亡了,真是“开局有多猛,结局有多惨”。

- 汉朝(前202-220):400年的“超长待机”王朝,分西汉和东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让中国和西域连了线;东汉更厉害,张衡发明地动仪能测地震,蔡伦改进造纸术,彻底改变了书写方式,直到三国分裂才结束。

2. 三国(220-280):乱世里的英雄戏

魏蜀吴三足鼎立,热闹得很!诸葛亮草船借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周瑜火烧赤壁,这些《三国演义》里的名场面,其实都有真实历史原型。最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捡了便宜,统一全国建立西晋。

四、魏晋南北朝:乱中求融的时代

1. 两晋(266-420):士族掌权的岁月

西晋刚统一没几年,就闹起“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南下,西晋很快就没了。东晋躲到江南偏安,王、谢等大家族说了算,王羲之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这时候的文化亮点。

2. 南北朝(420-589):南北对峙169年

北方先后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方则是宋、齐、梁、陈轮流坐庄。北魏孝文帝特别重视汉化,让族人穿汉服、说汉语,大大加快了民族融合,直到杨坚建立隋朝,才结束了这种分裂局面。

五、隋唐宋元:盛世与多元碰撞

1. 隋唐:古代中国的“高光时刻”

- 隋朝(581-618):虽然只存在37年,却干了两件大事——修大运河、开科举制。大运河至今还在通航,科举制更是影响了中国千年选官制度。可惜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耗光国力,隋朝成了“短命但重要”的王朝。

- 唐朝(618-907):古代中国的巅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让唐朝富得流油,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扎堆出现,连日本都派“遣唐使”来学习,妥妥的“国际顶流”。

2. 五代十国(907-960):53年的“走马灯”

唐朝灭亡后,中原53年里换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朝代,南方还有10个小国,乱得像“快递换收件人”,直到赵匡胤在陈桥驿被“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才稳定下来。

3. 宋朝(960-1279):经济强军事弱的“矛盾体”

分北宋和南宋,经济科技简直“逆天”: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毕昇搞出活字印刷术,《清明上河图》里的汴京热闹得不像话。可军事却拉胯,被辽、金、西夏轮番欺负,最后被元朝灭掉。

六、元明清:帝国的盛与衰

- 元朝(1271-1368):马背上打出来的大帝国。成吉思汗带着蒙古大军一路打到欧洲,疆域空前辽阔。但因为搞民族压迫,统治还不到百年就被推翻了。

- 明朝(1368-1644):朱元璋从乞丐逆袭成皇帝,够传奇!郑和七下西洋,把中国的威望传到海外;张居正改革让明朝一度中兴,可惜晚期官员腐败,最后被李自成起义军推翻。

- 清朝(1644-1912):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乾盛世时清朝很强,但晚清因为闭关锁国,被列强欺负得够呛,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帝制结束,清朝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国历史就像一部精彩的长篇剧,有盛世的辉煌,也有乱世的挣扎。收藏这篇文章,随时翻看复习,历史脉络轻松掌握!

提到中国历史,很多人会觉得“纷繁复杂”,其实梳理清楚脉络,5000年故事也能轻松读懂。今天用10分钟时间,带大家快速走完从原始社会到民国成立的文明历程。

约170万年前,人类脱离动物界,原始社会拉开序幕,直到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才结束,这“幼儿期”足足持续了二三百万年,还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三个阶段。有趣的是,在奥地利、美国等地的万年地质层中,曾发现过铁钉,这让历史学家困惑不已——毕竟按传统推测,早期人类很难造出这类工具。

公元前30世纪起,进入三皇五帝的上古时代,部落联盟兴起,原始文字、早期医术逐渐出现。钻木取火让人类告别生食,神农尝百草奠定中医基础,仓颉造字让文明有了载体,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的传说更是代代相传,禅让制也在这时诞生。可到了禹的儿子夏启这里,禅让制变成世袭制,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华夏”之名由此而来,471年间历经17位统治者。传说禹还效仿黄帝铸了九鼎,鼎身刻满山川异兽,代表天下九州,成为权力的象征。

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残暴无道,商族首领商汤在鸣条之战中打败他,于亳地建立商朝。商朝不简单,它是中国首个有同时期文字记载的朝代,奴隶制也发展到鼎盛。不过商朝的王位继承有点乱,前期是兄终弟及,后期才改成父死子继。可惜商朝末年出了个商纣王,残害百姓,周部落首领姬发在姜子牙辅佐下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周朝存续791年,历经32代国君、37位王,还推行分封制、制定周礼,疆域和人口都大幅增长。后来周平王为躲犬戎迁到洛邑,东周开始,又分成春秋和战国。

春秋之名源自鲁国史书《春秋》,这一时期铁器出现,田地大规模开发,金属货币流通,牛耕技术和铁犁等新农具普及,鲁班还发明了锯子,留下不少精巧青铜器。战国则是大变革时代,农业、科技、军事飞速发展,最终形成“七雄争霸”的局面。这时候文化也很繁荣,扁鹊创立“望闻问切”四诊法,汉字演变成隶书,草书也开始出现,李牧、王翦、白起、廉颇这四大名将更是留下诸多传奇。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开始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完成霸业,成为中国首位皇帝,史称“秦始皇”。他修长城、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可秦朝只存在了49年。秦末农民起义,刘邦先入咸阳灭秦,又在楚汉之争中打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定都长安。西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国力大增,历经12帝231年。汉武帝时期,卫青多次击败匈奴,《九章算术》《周髀算经》问世,司马迁写出《史记》,昭君出塞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可惜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只存续15年就被刘秀推翻,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历经195年。东汉科技成果丰硕,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东汉末年,天灾人祸不断,黄巾军起义爆发,三国时代来临,魏蜀吴三足鼎立。这一时期战乱频繁但科技不辍,马钧造出指南车、改良织绫机和龙骨水车,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后来司马炎篡魏建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史称西晋。西晋社会繁荣,“竹林七贤”名传后世,可末年中原大乱,“衣冠南渡”发生,五胡入侵,公元316年西晋灭亡。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东晋,与北方五胡十六国并立,史称东晋十六国。淝水之战中东晋击败前秦,北方再度分裂,直到拓跋珪统一北方建北魏。420年刘裕建南朝宋,南北朝开始,南朝是宋齐梁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589年杨坚灭陈建隋,南北朝才结束。隋朝虽只存38年,却修运河、促民生,为唐朝盛世奠基,可惜隋炀帝残暴,最终导致隋朝灭亡。

唐朝历经21帝289年,开放包容,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诗书画乐名家辈出,接纳各国文化,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唐朝灭亡后,朱温建后梁,开启五代十国大分裂时代,战乱不断,民族融合加速。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被“黄袍加身”,建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北宋历经9帝167年,经济科技发达,推广占城稻后人口从3710万增至1.26亿。1127年靖康之变,金人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幸免于难的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张邦昌归还皇位后,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1138年迁都临安,历经10帝152年,虽偏安一隅,却也是经济文化昌盛的王朝。

1206年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随后灭南宋,崖山之战中陆秀夫抱幼帝跳海,南宋灭亡。元朝疆域辽阔,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繁荣。元末元顺帝昏庸,朱元璋率红巾军将元军赶到漠北,建明朝,初定都南京,后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重要时期。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经12帝276年,农业商业发达,人口增至四亿多。1912年清宣统帝退位,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此后虽时局动荡,但人们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从未停止,成为民国文化的时代灵魂。

中华五千年历史,既有王朝更迭的壮阔,也有科技文化的璀璨,每一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提及中国历史上最具血性的王朝,有人会想到横扫六合的大秦,有人会铭记“虽远必诛”的强汉,也有人为“天子守国门”的大明动容,但鲜少有人留意,那个以“万国来朝”闻tv.yg7x.cn/zm8fs名的大唐,才是藏在繁华表象下的“铁血硬汉”——即便到了王朝末年,内忧外患交织,它依旧用最后一口气,硬撼吐蕃、回鹘、南诏三个强国,将“寸土不让”的血性刻进了历史骨髓。

大唐的底气,从来不是靠虚名堆砌。自李渊父子建唐,经李世民励精图治,王朝实力一路飙升至巅峰:经济上,长安西市商船云集,丝绸茶叶远销海外;军事上,唐军铁骑踏遍漠北,将突厥、高昌等势力一一收服。彼时的大唐,绝非宋朝那般“富而不强”的软柿子,而是用实打实的战斗力让周边政权俯首称臣——所谓“万国来朝”,不过是各国在唐军威慑下的必然选择。

可盛极必衰是历史规律,安史之乱像一把尖刀,彻底划破了大唐的盛世假象。叛乱平定后,王朝元气大伤,地方藩镇割据成风,昔日的“天朝上国”渐渐露出疲态。觊觎大唐已久的邻居们,也终于按捺不住野心,纷纷露出獠牙。首当其冲的,便是曾与大唐“亲如一家”的吐蕃。

提起吐蕃,多数人会想起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佳话,想起为维护友谊修建的布达拉宫。但历史的真相远比传说残酷:吐蕃能坐拥辽阔疆域,靠的从不是“友好”,而是铁腕扩张。只是在大唐强盛时,它不得不收敛锋芒,扮演“友邻”角色。安史之乱后,吐蕃见大唐国力衰退,立刻撕毁和平假象,挥师东进,接连攻占宁夏、安西、北庭等战略要地,甚至一度兵临长安城下。

面对吐蕃的趁火打劫,大唐没有选择妥协。即便内部藩镇割据,朝廷依旧坚定表态:“家事再乱,也容不得外人插手!”节度使张议潮率先扛起大旗,率领义军向吐蕃发起反击。他带着将士们浴血奋战,连破吐蕃控制的十一座州城,将被占领的失地尽数收复。曾经不可一世的吐蕃军队,在唐军的猛攻下面目全非,只能狼狈后撤——大唐用行动证明,即便自身难保,也绝不会任人宰割。

吐蕃刚被打退,回鹘又紧接着扑了上来。回鹘本是大唐扶持起来的势力,当年靠着大唐的援助,才将心腹大患突厥揍得节节败退,进而占据了大片土地。可这个“小弟”在势力壮大后,转头就忘了恩义。眼见大唐衰落,回鹘把主意打到了河套地区——这里是大唐的“御用马场”,更是西北防线的重要屏障。回鹘大军二话不说,直接攻占河套,企图卡住大唐的“咽喉”。

此时的大唐,早已是风雨飘摇,但王朝的尊严不容践踏。朝廷任命李德裕统筹战事,这位铁血宰相迅速在幽州搭建防线,先是在渔阳、胡山两场战役中重创回鹘,随后率领唐军乘胜追击,一路将回鹘军队赶到漠北深处。曾经能吊打突厥的回鹘,在唐军的猛攻下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只能tv.yg7x.cn/yfndh跪地投降,从此淡出历史舞台。这场战役,大唐打得酣畅淋漓,也让周边势力看清:即便大唐只剩半条命,也不是谁都能欺负的。

最后一个挑衅大唐的,是曾被视为“小角色”的南诏。南诏原本只是西南边境的一个小国,长期在大唐与吐蕃之间摇摆不定。可在“天宝之战”中,南诏意外击败唐军,从此野心膨胀,逐渐发展成西南强国。安史之乱后,南诏更是趁火打劫,频繁骚扰大唐南方边境,甚至妄图在大唐灭亡前抢占更多土地。

面对南诏的步步紧逼,大唐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仅派高骈率领5000精兵出征。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以卵击石”,可高骈用战绩打了所有人的脸。他率领部队直捣南诏腹地,在南定一带将南诏军队打得丢盔弃甲,随后乘胜包围交趾,彻底切断了南诏的退路。走投无路的南诏王,只能亲自出城投降,还把儿子送到长安当人质,发誓永不再犯——大唐用5000兵力,硬生生打服了一个强国,再次诠释了“血性”的含义。

彼时的大唐,早已是群雄逐鹿的乱局:朱温、李克用等藩镇势力割据一方,朝廷政令不出长安。可即便内部乱成一锅粥,大唐对“外敌”的态度始终坚定:关起门来,再大的矛盾都是家事;但外人敢来抢一寸土地,就要用拳头把他们打回去。吐蕃、回鹘、南诏,哪一个不是当时的强国?可大唐即便到了亡国前夕,依旧用一场场胜利证明:王朝可以覆灭,但尊严绝不能丢。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大唐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可即便如此,它在末年硬刚三大强国的壮举,依旧被永远铭记。比起那些在灭亡前苟延残喘、割地赔款的王朝,大唐用最后一口气守住的,不仅是土地,更是一个民族的血性——这,才是大唐留给历史最珍贵的遗产。

提起西方对中国历史的评价,你可能想不到,400年间竟上演了一场惊天反转:18世纪时,伏尔泰把书房命名为“孔庙”,还以“孔庙大主持”自居,欧洲掀起的“中国热”让中国文化成了顶流;可到了20世纪,西方却翻脸不认账,不仅鼓吹“中国人种西来说”,连中国本土的茶叶、水稻都要被篡改起源,甚至否定夏朝存在。这种从推崇到贬低的剧变,真的是出于科学探索精神吗?背后的真相,远比想象中现实。

故事要从16世纪说起。当时,一批西方传教士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他们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科技带回欧洲,意外点燃了“中国热”。其中,法国传教士宋君荣的发现尤为关键——他通过考证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证实了中国纪年的真实性,并写下《中国天文学史》。这一时期的中国,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在西方眼中就是“理想国度”的代名词,没人质疑三皇五帝、夏商的存在,甚至连西方学者都忍不住感叹中国历史的深厚。

可这份“推崇”,很快就触碰到了西方宗教的禁区。按照欧洲宗教的说法,圣经中的诺亚距今不过4500多年,一场大洪水后,诺亚成了全人类的祖先,而且只有信仰基督才tv.yg7x.cn/Z6Z85能获得幸福,不信者都是“异教徒”。但中国历史却完全打破了这套逻辑:中国不仅有比诺亚时代更久远的文明,而且中国人不信基督、甚至不信仰神明,却能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过上安稳的生活。这就像一记重拳,直接动摇了西方宗教构建的历史根基——如果中国历史是真的,那西方宗教的说法岂不成了谎言?

矛盾的种子就此埋下,而西方态度的真正转变,始于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西方国力突飞猛进,开始在全球抢占殖民地,“欧洲中心主义”也随之兴起。简单来说,这套理论就是“抬高自己、贬低他人”,想要凸显欧洲的优越性,就必须踩低曾经让他们仰望的中国。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就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

黑格尔留下了不少贬低中国的言论,比如“中国本质上没有历史,只是王朝的重复更迭,毫无进步”“孔子的学说不过是常识性道德,中国人不懂真正的道德”。可讽刺的是,德国哲学家R•艾尔伯菲特在《德国哲学对老子的接受》中揭露:黑格尔一边偷偷剽窃老子的思想,却从不注明出处,一边又用“欧洲中心论”打压非欧洲文化,让中国思想失去尊严。从这时起,西方对中国历史的评价,开始偏离客观,转向刻意贬低。

鸦片战争后,西方彻底撕下了“文明”的面具。看到清朝不堪一击,他们为了满足三个目的,开始全面否定中国古史:一是巩固“欧洲中心主义”,二是为殖民统治找借口(毕竟“欲灭其国,先亡其史”),三是维护西方宗教的权威。在这种背景下,各种离谱的说法层出不穷。

1894年,法裔英国人拉克伯里抛出“中国人种西来说”,声称中国的黄帝是两河流域的国王,率领部落来到中国才建立了中华文明。20多年后,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仰韶遗址,明明是中国本土的彩陶文化,他却“误判”其年代晚于中亚,还据此为“中华文明西来说”站台。更荒唐的是,19世纪时西方直接否定夏商西周的存在,直到殷墟甲骨文出土,才勉强承认商朝,但只认可距今3300年的殷墟时期,对夏朝的质疑至今仍未停止——可他们却对只有概念、缺乏实证的印欧人历史大肆宣扬,双重标准显而易见。

中国现代茶圣吴觉农曾痛心疾首地说:“一个衰败的国家,连本土植物都会被人掠夺国籍!”当时,中国的茶叶、水稻等明明起源于本土,却被西方强行篡改起源地;中国历史中的闪光点被刻意忽略,负面内容却被无限放大,最终在西方叙事里,中华文明成了“东亚可有可无的小文明”。如今我们听到的不少贬低中国历史的言论,大多都源自那个时期。

说到底,西方对中国历史态度的转变,核心就两个字:实力。晚明清初,中国国力远超西方,他们只能仰望;当西方通过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变强,而中国陷入衰弱后,他们就立刻换了一副嘴脸,用贬低中国历史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优越感。

本世纪初,夏商周断代工程发布阶段性报告,承认夏朝存在,美国学者倪德卫却在《纽约时报》上放话:“国际学术界会把这份报告撕成碎片。”为什么他这么嚣张?因为当时苏联解体,西方处于巅峰期,他们自认为掌握了中国历史的“裁判权”,中国的历史是否成立,必须经过他们“盖章”。这种霸道的逻辑,本质上还是对衰弱国家的轻视。

幸运的是,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清末民初那个任人欺凌的国家。随着国力的崛起,我们有了更多话语权,也不再盲目相信西方的片面之词。可回望那段历史,我们更该明白:落后不仅会挨打,连自己的历史都会被人随意篡改。西方400年态度的反转,不过是用最现实的方式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文明的尊严才能真正被尊重。

相关内容

美联邦政府“停摆”可能持续...
据美国媒体2日报道,预计美国国会参议院3日将再次就延长联邦政府资金...
2025-10-03 13:09:01
原创 ...
西周王朝的兴衰历程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顺应天下民心,联合各...
2025-10-03 13:05:42
原创 ...
三国时期顶尖谋士群英谱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代无疑是...
2025-10-03 13:05:20
女博主:C罗明年婚礼将邀请...
女博主:C罗明年婚礼将邀请梅西
2025-10-03 13:05:03
广西省立桂林图书馆旧址揭牌
中新网广西新闻9月4日电(常诗悦)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2025-10-03 13:05:02
现场观看阅兵式后,日籍老战...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
2025-10-03 13:04:46
C罗和乔治娜现身自己新开的...
C罗和乔治娜现身自己新开的植发诊所
2025-10-03 13:04:45
一起去看中国瓷器在土耳其托...
托普卡帕宫位于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在15世纪至19世纪期间曾...
2025-10-03 13:04:34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以绝...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长河中,谶语这种神秘的预言形式曾多次出现,...
2025-10-03 13:04:19

热门资讯

恭喜高轩获得ISU伊利诺伊州立... 恭喜高轩获得ISU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高尔夫校队全奖录取! 恭喜佰特菲国际签约学员高轩同学,顺利拿到I...
当中国“冠军双姝”,首次会师L... 中国女子高尔夫,首次迎来两位中国大陆LPGA冠军联袂本土出战。 文|罗冉峰 2025年的别克LPG...
原创 仁...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渔民世代耕耘的蓝色家园,这片蔚蓝海域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海洋文明记忆。作为南沙...
原创 清... 清朝皇室的木兰围猎传统:从军事盛事到王朝衰微的缩影 在众多清宫影视剧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频繁...
原创 西... 前阵子去西安玩,站在城墙根底下瞅着那灰扑扑的砖,突然就冒出个念头 —— 这地方可是当了好几个朝代的国...
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纪念... 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全景纪实 时间见证伟大。 1945年9月3...
原创 蒋... 改写后的文章(历史类) 第一段:古代文明的兴衰 人类历史上曾涌现出众多辉煌的古代文明,它们在不...
历史中6个冷知识,知道2个你可... 导读:在当今的影视作品和通俗历史读物中,许多关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往往与真实历史存在出入,有些错误...
原创 定... 杨东霞 谁将射御教吴儿, 长笑申公为夏姬。 却遣姑苏有麋鹿, 更怜夫子得西施。 ——《范蠡故居》【宋...
康熙皇帝一生中最大的政治败笔是... 康熙大帝:功过交织的六十一载统治 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康熙皇帝长达61年的统治在政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