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微观元青花瓷器釉面时看到,有规整的气泡,也有变形的气泡。这种变形的气泡,是瓷器在烧制出来时就有的,还是经过几百年衰变才形成现在这样的?这种变形的气泡,在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上较少看到。有变形的气泡青花瓷器,釉面大多有莹润感,玉质感。持瓷器在烧制出来时就形成变形的气泡观点的,认为在高温时,青花料流淌状,把有些气泡挤扁了,形成变形的气泡。如果这个观点是对的,景德镇就有仿制的可能性。持气泡衰变变形形成的,认为在烧制出来时,气泡是规整的,经过几百年衰变才形成现在这样的变形气泡。如果这个观点是对的,景德镇就没有仿制的可能性。那么有变形气泡的元青花瓷器就是到代的。这个问题,孰是孰非很重要,请各抒己见。
微观元青花气泡图-1
微观元青花气泡图-2
微观元青花气泡图-3
既然会“呼吸”的元青花取决于它们制作过程中的特征进行不同相对应的转化。元青花的特征主要包含了制作特征、颜色特征、装饰特征、构图特征与图案特征五大方面:
一、元青花与众不同的特征-制作特征
元青花小件器物仅占很少一部分,大部分都器形硕大。一般来说,元青花胎体厚重,胎质不细,而且有气孔或者砂眼,胎色不太洁白,器底多无釉。大件器物都是分段制作完成的,尤其是接底痕迹颇为明显。
常见器物有碗、钵、罐、瓶、盘、杯等,其中碗的底足中心多有乳钉状突起。制作钵时往往留下手指的抓痕。罐、瓶之类的器物底部有明显的旋痕,或者跳刀痕。
二、元青花与众不同的特征-颜色特征
元青花的颜色主要有两种色调,即浅淡之色和艳丽之色。进口钴料画的青花纹饰深沉而浓艳,而且带有不同程度的黑褐色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还会显现出“锡光”的特点。
国产钴料画的青花纹饰呈色灰蓝,而黑褐色的斑点较少。
三、元青花与众不同的特征-装饰特征
元青花的装饰技法大多都是与其他技法相结合使用,如常见的有与印花、刻花、浅浮雕等结合,有时在一件器物上使至少采用了两种技法。
四、元青花与众不同的特征-构图特征
元青花的构图方式主要是疏朗和饱满两种类型,其中疏朗的方式大多都是单独的纹饰,画面开阔,一目了然,有种清新豪放之意。
饱满的构图方式,即青花纹饰几乎覆盖了全器,有些青花纹饰有八层之多,虽然繁满,但是纹饰之间互不干扰,层次清晰。
五、元青花与众不同的特征-图案特征
元青花的纹饰图案主要由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佛教纹等组成。
其中花卉纹占据了主流,大致有莲花、牡丹、菊花、月梅、栀子花、蕉叶纹、松竹梅、缠枝莲花、变形莲花瓣等。
莲花、牡丹、菊花的花叶大多比较程式化。栀子花多作为边饰使用。蕉叶纹多作为边饰,或者装饰带使用。
缠枝莲多作为青花瓷盘的外壁装饰,或者瓶和罐类器物的肩部使用。变形莲花瓣一般是以八个莲花瓣为装饰带,而且每个花瓣内还分别绘制有朵花、朵云、火焰、杂宝等纹饰。
此外,除了主花之外,通常还有一些衬托画面的纹饰,如灵芝、芭蕉、竹石、瓜果、葡萄、月季、海棠、山茶、萱草、牵牛等。
动物纹,一般是龙凤、麒麟、鱼藻、海马、孔雀、小鹿、鸳鸯等,其中以龙纹变化最多。
人物纹,多与戏剧题材相结合,大多选取一些知名的历史题材作为纹饰,如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等。
佛教纹,莲花、莲瓣、杂宝等经典佛教题材的纹饰经常能在元青花上见到,这是艺术与佛教文化的高度结合。
此外,云肩纹、海浪纹等也是元青花中特色鲜明的纹饰。
元青花按青料与纹饰布局不同,大体可分三种类型:延祐型、至正型、简笔型。
元青花诞生于元代,作为中国历史上多元文化交融的时期,元青花是众多文化交融的结果。,在元青花的图案纹饰中充分体现了西域文化、蒙古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不仅如此,元青花的发展也与贸易往来密切相关,它是中国瓷器对外交流的重要见证。
作为中国瓷器史上的重要阶瓷器,元青花瓷器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座位元朝时期经过无数努力才烧纸而成的绝美瓷器,大英博物馆也才14件,可见其珍惜可贵。元青花的历史价值不仅在它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更在于它承载的审美情趣、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多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