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谈关羽北伐襄樊之前的局势,首先必须厘清荆州的归属问题。东汉时期,荆州下辖南阳、南郡、江夏、长沙、武陵、零陵、桂阳七个郡。在东汉末年,最先占据荆州的是刘表,他凭借自身威望和地缘优势,逐渐掌控了这片战略要地。然而,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攻打荆州,局势骤然紧张。此时刘表因病去世,他的继承人刘琮自知难以抵御曹军的强势攻势,选择主动投降,结果导致曹操顺势掌握了荆州大部。刘备则带领残余部队退守江夏郡夏口一带,继续苦苦支撑,暂未彻底失去生机。
不久之后,刘备与孙权结成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曹操兵败之下,只能率领主力退回江北。周瑜把握战机夺取了南郡,而刘备也趁势占据荆州南部的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至于南阳与江夏部分区域,仍然掌控在曹操之手。后来,孙权为了减轻自己所承受的军事压力,选择把南郡交给刘备,从而形成了刘备占据荆州大部分、曹操控制南阳和江夏部分的局面。然而,这一举动更多是迫于无奈,孙权对荆州从未真正死心。荆州地处江东上游,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既是防御屏障,也是进攻前线。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更是急切要求归还荆州,但刘备坚决拒绝。愤怒之下,孙权派兵出击,占领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不得不亲自率军对抗,可惜因曹操夺取汉中,刘备后方告急,他只能同意以湘水为界分割荆州,最终刘备得到南郡、零陵、武陵,孙权则掌控长沙、桂阳、江夏。
从此,荆州成为曹、孙、刘三方势力分据之地。刘备占据的南郡、零陵、武陵中,南郡人口最多,经济最为繁盛,因此是刘备立足荆州的核心区域。南郡内的江陵与公安两城更是重中之重。等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率军北上伐襄樊时,吕蒙采取“白衣渡江”的奇袭之策,趁机偷袭南郡。守将傅士仁与糜芳相继投降,使得吴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下了江陵与公安。关羽得知后仓促回援,但士兵家属已尽数被俘,军心迅速涣散,大批士卒逃散,关羽无力回天,最终在临沮被擒并遇害。
其实,在发起偷袭之前,吕蒙就曾提醒孙权:关羽深知吴军可能从背后袭击,所以特地在荆州留有兵力守备。若贸然进攻,难以取胜。他建议自己假称生病求归建业,以此麻痹关羽,使其放松警惕、抽调留守兵力前往襄樊。一旦江陵空虚,再出兵奇袭,便有机会全取南郡。果然,关羽虽然没有完全中计,但还是抽走了部分兵力,使得江陵守备并不充足。即便如此,若糜芳坚守城池,吕蒙也难以迅速攻破。江陵城墙坚固高大,而当时的攻城手段十分有限,短期内很难拿下。但由于守将投降,吴军才能迅速得手。
若换一个局面,假如江陵没有陷落,情况或许会大为不同。曹操并未追击关羽,反而希望他与吴军相持,从而坐收渔利。如果江陵仍在刘备手中,关羽撤军时军心不至于崩溃,返回江陵的可能性极大。但即便如此,问题依然存在。孙权不仅派吕蒙夺南郡,还令陆逊率部攻取房陵、南乡、秭归等地,切断了益州与荆州的联系。如此一来,江陵虽为坚城,却也被东、南、西三面包围,北面又是潜在威胁的曹操。关羽即便退守江陵,依旧孤立无援,最终能否守住仍是未知数。
因此,关键在于刘备能否在汉中之战胜利后抽调足够兵力驰援荆州。如果刘备能够突破陆逊防线,与关羽内外呼应,或许能稳住局势;若双方陷入僵持,再度因曹操的压力而被迫停战,则荆州的命运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可以说,这一时期荆州之争,不仅关乎关羽个人的生死,更决定了三国局势的走向。